張小山那“同意遷院,另起爐灶”的陽謀,在朝堂之上,獲得了皇帝的最終首肯。
一道新的聖旨,再次從宮中發出。
正式宣告,成立“皇家格物院京城分院”。
分院的選址,定在了京城西郊的一片皇家官地之上。
其主要職責,便是攻克那由張修撰最新提出的、旨在提升帝國陸路運輸能力的“陸地蛟龍”項目。
工部尚書劉庸,依舊擔任總的“監正”,負責統籌全局。
而風頭正盛的吳國舅,則如願以償地,被任命為分院的“副監正”,全權負責“陸地蛟龍”項目的日常督造和具體實施。
這個任命,讓吳國舅一係的人馬,都感到了巨大的勝利和狂喜。
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成功地,從張家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身上,硬生生地,掰下了一隻最肥美的雞腿。
隻要他們能將這“陸地蛟龍”造出來,那潑天的功勞,便會儘數歸於吳家。
屆時,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將再也無人可以撼動。
很快,京城分院的營造,便在吳國舅的親自監督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排除異己”。
他以“劉尚書年事已高,不宜操勞”為由,將這位總監正,客客氣氣地,供在了公事房裡,剝奪了其對項目的實際插手權。
他又以“京城重地,無需外人”為名,婉拒了張家要派遣核心工匠,前來協助的好意。
轉而,將所有分院內的關鍵職位,都安插上了自己的親信和門客。
這些人,或許在官場鑽營之上,是一把好手。
可在“格物之學”上,卻都是一群徹頭徹尾的門外漢。
“這造東西,有何難的?”
吳國舅對著他手下的這群“草台班子”,意氣風發地說道。
“不就是些個鐵疙瘩木頭塊嘛。”
“聖上讓本國舅來管,那是信得過本國舅。”
“你們都給本國舅用心去造,將來,功勞簿上,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整個京城分院,都沉浸在一種貪功冒進、外行指揮內行的狂熱氛圍之中。
對於這一切,遠在青石村的張大山,隻是付之一笑。
他嚴格地,履行著自己作為“格物院總督造”的職責。
當京城分院的第一份、要求提供“陸地蛟龍”核心部件的公文,送抵青石村時。
張大山立刻下令,讓鐵牛和柱子,全力配合。
於是,一箱又一箱,由青石村工坊用最好的合金鋼、以最高的精度打造出來的、嶄新的蒸汽機核心部件。
便被“青石快運”的車隊,浩浩蕩蕩地,運往了京城。
一同被送去的,還有那份由張大山“親手繪製”的、關於“陸地蛟龍”原型車的總裝圖紙。
當吳國舅和他的團隊,欣喜若狂地,打開這些箱子時。
他們看到的是,上千個奇形怪狀、閃爍著金屬光澤的、他們前所未見的精密零件。
有大大小小的齒輪,有長短不一的連杆,有粗細各異的管道,還有那個結構複雜的、被密封起來的“氣缸活塞”總成。
而那份總裝圖紙,更是畫得極其“寫意”。
上麵,隻標注了各個部件大致的位置和連接關係。
至於每一個部件之間,應該用多大的力矩來擰緊,應該留出多少分的“公差”,以及最重要的——它們之間,應該遵循一個什麼樣的“安裝順序”。
圖紙之上,一概,沒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