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聖張大山那封充滿無上智慧的“點撥信”,如同一把金色的鑰匙,瞬間為三位陷入“解碼”困境的少年天才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
“為何定要為萬千漢字一一編碼?此乃自尋煩惱。”
“大道至簡,化繁為一。若以‘數’為橋梁,則天下萬物,皆可度量。”
祖父信中這兩句看似玄妙、實則蘊含至高“格物”哲理的話語,徹底擊碎了他們之前那“拆解筆畫”的繁瑣思路,讓他們恍然大悟!
是啊!他們為何要舍近求遠呢?
漢字形態各異、筆畫繁複,為其一一編碼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蠢事。
但數字卻是這世間最簡潔、最通用、也最不會產生歧義的通用語言!
而他們安國公府,早已在數年之前便已在祖父的親自推動下,將那套“大寧數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以及配套的“十進位製”算學體係,作為格物學院的必修課推廣開來!
“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
這一次,率先“頓悟”的不再是擅長奇思妙想的張開山,也不是邏輯嚴密的張文遠,而是一向沉默寡言、卻對“標準化”與“結構”最為敏感的大哥張念祖!
他瘋了一般衝到那麵巨大的黑板前,用粉筆飛速書寫著他那套充滿工業化美感、顛覆性的全新編碼方案!
“我們根本不需要去編碼漢字!”他的聲音因極度激動而微微顫抖,“我們隻需要為這十個最基礎的大寧數字進行編碼就夠了!”
他借鑒了三弟文遠之前從《周易》中悟出的“陰陽”之理,飛快地在黑板上寫道:
——“以電流之‘短通’為‘陰’,記作‘點’·)。”
——“以電流之‘長通’為‘陽’,記作‘劃’—)。”
“然後,”他深吸一口氣,寫下了那足以改變帝國信息史的偉大構想!
“以‘點’‘劃’之五位組合,為‘〇’至‘九’這十個數字以及逗號、句讀等常用符號製定獨一無二之‘電碼’!”
比如:
“一”可記作:“·————”
“二”可記作:“··———”
……
“零”可記作:“—————”
“如此一來,”他看著那兩位同樣被他這套“神來之筆”徹底鎮住的弟弟,眼中閃爍著工程師般嚴謹而又自信的光芒!
“則天下間任何一個數字都可被我們用這簡單的‘點’‘劃’清晰無誤地傳遞出去!”
“可是……光傳數字又有何用?”張開山依舊有些不解,“咱們總不能用數字去聊天吧?”
“當然不是。”
這一次接話的是早已心領神會的三弟張文遠。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另一支粉筆,在那套完美的“數字編碼”體係之下寫下了讓整個方案得以最終閉環的最後一塊拚圖!
“二哥,你忘了祖父親自主持編纂、由三叔張小山)頒行天下,如今已是我朝所有學子、官吏人手一冊的……《青石啟蒙聖典》了嗎?”
他這番話如同一道驚雷,再次劈中了張開山!
是啊!《青石啟蒙聖典》!
那本由元聖張大山親自簡化漢字、統一字形,並首次引入“拚音注音”“部首查字”“筆畫索引”等多種顛覆性檢索方式的劃時代巨著!
此書早已取代了過去那些佶屈聱牙的《倉頡篇》《說文解字》,成為了帝國官方指定的唯一的識字標準與字典母本!
“我明白了!”張開山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
張文遠則微笑著繼續在黑板上寫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