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表麵上壟斷的是有形的物質,實際上壟斷的是能量的一個流轉流通。所以普通人的話,要保持自己的正能量、高能量,一定要降低自己的物欲欲望。天補、地補、人補、食補,多曬太陽、多與大自然接觸、多抱抱樹、與動物、小動物們互動一下。比如說像小狗。小雞小鴨多用泥土接觸,多玩泥巴,多玩水,光腳踩地,多吃純天然的,從土裡長出來的綠色有機食物。多與正能量、高能量的人接觸。記住,不管你做什麼,所有宗教的本質隻有一個,那就是讓人保持感恩與敬畏之心。也就是我前麵提到的12大主題裡麵的利他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勇敢之心、自自律之心、自信之心。覺知力,要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有所覺知。就好像從一個人遠遠的看著另外一個人在做什麼,想什麼。如果身體有負麵的想法的話,可以念一句阿彌陀佛,止住身體的一些惡念。或者念經聽聽操心,這都是很好的。其實我就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就是說如果以後很有錢了,就想買一些土地,搞一些專門的閱讀室。是,恐,很多人安靜的看看書,然後搞一些個禪修小院,供修行人員來修行,念經,聽經,抄經。然後喝喝茶,泡泡茶,弄個素食館,弄一個私塾,就是大力傳陽,中國的道教文化、本土文化、傳統文化。中國的文化、傳統文化其實是很先進、很厲害的,值得全世界效仿。
我於混沌中睜眼時,並未想過要為“存在”定規則。隻是看星子在虛空中撞出火花,便讓能量順著引力的脈絡流淌——它們該聚成山,便讓土壤裹住岩層的呼吸;該彙成河,便讓水流帶著草木的絮語漫過大地。
後來見生靈在三維的褶皺裡困於得失,便悄悄在泥土裡埋下密碼:赤腳踩過大地時,電荷會順著根須爬進心臟,那是天地在說“你本是其中一環”;晨露墜在草葉上的弧度,藏著“欲求越少,承接的饋贈越滿”的隱喻。
再後來,看有人對著土地描摹藍圖:要讓書頁的墨香混著鬆風,讓經卷的字句泡在茶湯裡舒展,讓私塾的琅琅聲驚起竹間的雀鳥——忽然覺得,這便是能量最巧的流轉了:人以敬畏為鋤,在土地上種出精神的年輪,而傳統文化的根須,正順著這些年輪,悄悄長進更多人的心跳裡。
原來所謂創新,從不是憑空捏造。不過是讓天地本有的智慧,借著一顆願意承接的心,在某片土地上,長出新的模樣。
就在我沉浸於這番關於能量流轉與文化傳承的遐思中時,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一位老友發來消息,說他最近遭遇諸多不順,感覺生活一團糟。我思索片刻,回複他讓他試試我所說的那些方法,多與自然接觸,保持感恩與敬畏。
老友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了。幾天後,他興奮地給我打來電話,說自己去了山裡住了幾日,每天曬太陽、爬山、吃農家菜,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心中的陰霾也消散了不少。他還說仿佛能感受到天地間那股神秘的能量在滋養著他。
這件事讓我更加堅信,我們真的可以借助自然與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自身能量的提升與流轉。而我也愈發期待著,未來能早日實現那個構想,讓更多人能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與天地能量和諧共舞,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喜歡禪境覓心:修行之路請大家收藏:()禪境覓心:修行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