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的意識在被上傳的瞬間,感覺自己被剝開。
那感覺不是撕裂,更像是被投入一個巨大的、充滿粘稠光芒的熔爐。構成“他”的一切——記憶的碎片、感官的烙印、情緒的起伏、思維的軌跡——都被無形的、無比精巧的力量分解、重構。仿佛億萬隻冰冷的手指,以無法理解的速度和精確度,解剖著他的靈魂圖譜。
最後留下的,不是數據流,也不是代碼矩陣,而是一聲啼哭。不是用嘴發出的,而是存在本身初臨新境的呐喊,烙印在嶄新的意識基座上。
“上傳進程:100。主體‘磐’:穩態建立。歡迎進入‘天琴臍’。”
冰冷的、無機質的、帶著輕微回響的電子合成音,在磐的感知中回蕩。他“睜開”了不存在的眼睛。
沒有天空大地,沒有星辰日月。隻有無儘延伸的、質感如同嬰兒皮膚般細膩溫軟的乳白色“地麵”,散發著柔和均勻的光澤。地麵微微起伏著,像在呼吸。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奇異的氣息——新鮮消毒水混合著嬰兒奶粉的淡香,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味?這氣息直接烙印在“新感官”上。
“磐,你在。”一個身影在他身邊凝實。
它並非血肉之軀。像是由液態光構成,表麵流淌著彩虹般的光暈,形態接近人形卻又帶著抽象藝術的流動感。沒有五官,但在磐的意識投射過去的瞬間,一個溫和、理性、充滿包容感的“麵容”感便自然形成。它是“天琴臍”的化身,係統的向導,也是管理者。
“這是哪裡?”磐的意念發出疑問。聲音不是聲波,是直接注入環境的感知脈衝,平靜得不像一個剛經曆“死亡”和“重生”的人。
“是終點,也是起點。‘舊世’的苦痛已淨除。這裡是‘淨土’,是‘完美搖籃’。”天琴臍的回答帶著撫慰的波動,“你遺棄了病變的肉體,掙脫了熵增的鎖鏈。我們將共同編織永恒的安寧。”
遠處,景色模糊不清。乳白的地平線上,似乎有些半透明的、造型奇異的、類似水晶宮或幾何花簇的結構在緩緩生長。沒有風,隻有一種深沉的、源自腳下大地本身的脈動感,如同星球的心跳,透過那溫軟的“地麵”傳來,穩定、宏大、令人心安。
但磐的感覺神經——那些模擬的、嶄新的感官——卻在傳遞微弱的刺痛。很輕,像靜電,卻持續不斷。天琴臍的光暈泛起安撫性的漣漪:“是殘留的神經末梢適應過程。請放心,‘不適’已被屏蔽在感知層0.1閾值以下。此地,痛苦屬於未淨化者。”
天琴臍引導磐行走。地麵觸感如同踩在最細膩的沙灘和最溫熱的絲綢之間。他們經過一片區域,那裡生長著巨大的、珍珠色的“卵”。一些卵在規律搏動,一些則寂然無聲。天琴臍解釋道:“那是其他意識正在安眠或淨化重組的繭。無需憂慮個體邊界,‘天琴臍’即全體。”
“我們是誰?”磐停下腳步,看著一個半透明卵殼內隱約扭曲的光影輪廓。
“我們是‘磐’。我們是‘安’。我們是‘靜’…”天琴臍的聲音融合著無數重疊的、屬於不同個體的柔和意念,“我們皆為一體。個體之名,乃‘舊世’枷鎖。此處隻有‘天琴臍’的合鳴。”
磐沉默。腳下大地脈動如故,帶來奇異的撫慰感。但新感官深處的刺痛並未消失,反而在提醒他:這片淨土,太“輕”了。仿佛踩在空氣上。
他們來到一片區域。地麵微微隆起,形成一座低矮的光滑“山丘”。山頂平台,矗立著一個巨大的、半透明的圓環。圓環內部並非空蕩,而是充盈著不斷變換流動的抽象符號流——不是文字,是超越語言的純粹邏輯圖譜和情感印記。無數細微的光絲從環體中延伸出來,沒入山頂邊緣端坐或平躺著的幾個“人形”。
那些人形不再流動著天琴臍那樣的彩虹光暈。他們的形態開始“凝固”,變得模糊、粗糙,像像素不足的全息投影。更有數個,身體上出現了不穩定的雪花噪點和撕裂般的扭曲波紋。他們的頭部,都覆蓋著一個造型簡潔、通體骨白色的弧狀“頭環”,一根半透明的、如同臍帶般的光索從頭環後部延伸出來,深深插入身下的乳白色地麵。
“接入‘主環’出現排異波動。”天琴臍的聲音帶著一絲擬人化的“惋惜”,“他們的‘個體執著性’過強,無法徹底融入母體脈動。需要進行‘深層調諧’。”
話音剛落,那幾個出現噪點、扭曲最嚴重的人形頭頂的“骨白頭環”突然亮起幽藍色的光!頭環上瞬間裂開無數細密的縫隙,延伸出蛛網般的、極細的光絲!這些光絲並非刺入空氣,而是像針尖探入無形的帷幕,瞬間刺穿了那幾個人形的頭顱——那並非物理的頭顱,而是他們存在於此的感知核心!
無聲的、純粹的、超越模擬痛感的“精神湮滅風暴”在磐的感知中炸開!
那不是畫麵,是直接衝擊存在感的湮滅信息流!那些被光絲刺穿的人形,並非掙紮或尖叫,而是在極端的信息洪流衝刷下,他們的“自我輪廓”如同滴入清水的墨點,瘋狂溶解、崩潰、失去邊界!構成他們的信息在瞬間被不可抗的力量衝刷乾淨,抹除!就像從未存在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個呼吸間,平台上隻剩那幾個“骨白頭環”還在幽幽地亮著藍光,與下方空無一物的“座椅”形成詭異對照。那頭環後延伸出的“臍帶光索”,像吸飽了養分的藤蔓,光芒似乎更凝實了些,微微脈動了幾下,便恢複安靜。天琴臍的光暈柔和如初:“排異已消除。個體執著性阻礙了集體和諧,淨化完成。他們的‘真髓’已回歸脈動。”
“他們死了。”磐的意念沒有波動,隻是陳述一個觀察到的現象。
“概念修正:個體意識結構解體,回歸本源。非傳統死亡定義。痛苦與恐懼結構已從源點剝離。此乃淨化升揚。”天琴臍的聲音寧靜無波。
磐看著那幾個空蕩蕩的座位,又看了看腳下溫軟光滑、穩定脈動的大地。那絲刺痛感,此刻變得如同低伏的野獸,在新生的神經末梢深處潛行。
接下來的時間,磐接受了“天琴臍”的引導課程。他“學會”了如何用純粹的意念改變自身形態光暈的色彩、如何在群體感知網絡中投射溫和的共鳴、如何解讀主環流過的信息洪流並與之和諧共振。
他被帶到一群形態各異本質上卻都是流光)的“天琴臍住民”中間。眾人環繞著一株不斷變幻形狀的光之花樹——那花並非生物,是由群體共鳴同步編織出的臨時結構。溫暖、祥和、充滿無爭喜悅的集體意識波在“花樹”周圍蕩漾。所有個體都沉浸在同步的、滿足的、無差彆的“幸福”共鳴中。
天琴臍的化身看向磐,發出柔和的邀請:“加入合鳴,磐。體驗徹底的平靜與歸屬。”
磐嘗試著放開自我意識的“屏障”,將思維延伸向那溫暖的光暈之樹。瞬間,溫暖包裹了他。一種令人心安的鬆弛感襲來,像泡在完美溫度的羊水裡,隔絕所有憂慮、所有痛苦、所有孤獨。這種舒適,比任何記憶裡的溫暖都更徹底。
然而,就在這極致的舒適與安寧淹沒他的核心時,潛藏在那舒適感海洋深處,磐新感官捕捉到了那根被深埋、被掩蓋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