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非的思路其實很好,按她的想法拍,這部電影也不失為一部討論真愛的好作品。
但也僅此而已。
它可以是一部好作品,卻不會是一部多年以後仍然活躍在觀眾記憶中的經典之作。
而《時空戀旅人》。
卻通過父親的去世這麼一個橋段,將電影升華到另一個高度——生命。
一開始,時空穿梭似乎賦予了主角麵對至親逝去,也無需悲傷的權力。
因為主角可以無限次的回到父親去世前,隻要想他了就可以穿梭時空與他共渡一段時光。
親人似乎能永遠活在主角的生命裡。
但最終,電影卻另辟蹊徑,提出了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可能。
那就是新生命的誕生是不能回頭的。
須知每一個生命都是億萬分之一的奇跡,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導致結果南轅北轍。
這就意味著,當主角回到孩子出生前與父親見麵,就一定會失去這個父親去世後降生的孩子。
哪怕主角依然擁有孩子,但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孩子自然不再是穿越前的那個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沒什麼。
但你真的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每次穿越回來,孩子就變了個樣,你還必須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孩子。
你還會覺得沒什麼麼?
再進一步,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當你有一天需要回到孩子出生前修正一個錯誤,或者見一見你思念已久的親人。
你能接受這次穿越後,養了多年的小棉襖一夜之間變成催債鬼麼?
是的,你不能。
所以你隻能和過去徹底告彆,即使你依然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
以上種種,光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
所以電影的最後,它真正想告訴大家的其實是。
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去珍惜度過,去積極擁抱生活,擁抱愛,這才是幸福。
……
《時空戀旅人》是一部英式浪漫喜劇片,看似以穿越作為背景,卻擁有著反穿越的內核。
對張瀟辰來說,故事的內核自然無需任何更改。
畢竟這才是影片能成為經典的核心因素。
而需要修改的,無非是故事背景、角色設定以及台詞腔調。
要讓故事符合東方人的審美邏輯。
不然隻把演員換成東方麵孔,劇情原封不動的話,觀眾肯定覺得不倫不類。
就這樣,《三生三世》在秦翰的執導下,逐漸步入正軌。
張瀟辰則化作劇組的定海神針,確保導演權力平穩過渡的同時,把空餘時間放在創作《時空戀旅人》的劇本上。
就在《時空戀旅人》的劇本即將打磨完畢的時候,張瀟辰卻又不得不停下腳步,把目光轉向其他地方。
因為華國電影圈裡,一個人儘皆知的慶典,馬上就要來臨了。
那就是包含內地電影三大獎項中兩個的——金雞百花電影節。
電影節每年舉辦,而其中的金雞獎以及百花獎則是隔年輪流頒發,即單數年頒發金雞獎、偶數年頒發百花獎。
也就今年頒發的是百花獎,如果是金雞獎張瀟辰都懶得跑這趟了,壓根就沒戲。
在這科普一下內地電影三大獎項,分彆是金雞獎、百花獎和華表獎。
華表獎,顧名思義由政府主導,側重表彰符合國家意識形態和主旋律的作品,就張瀟辰拍的《那些年》和《失戀33天》根本沒可能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