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對於院線來說,曆來是個複雜問題。
尤其是初始排片。
對院線來說,儘可能榨乾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潛力,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所以你能看到一些陣容卡司強大,映前熱度居高不下的爛片,前期占據了大量的排片。
你以為院線不知道麼?
院線可太懂了!
正因為懂,所以才要儘可能在前期加大排片,快速將熱度變現。
等到爛口碑發酵開來,你想賺都賺不了咯。
到這個時候,正好把它的排片分給那些真正的潛力股。
這便是院線排片邏輯裡極重要的一條。
回到今年春節檔。
總的來說,幾大影片的表現並沒有出乎院線的預料,院線對他們的看好程度完美體現在了前期排片上。
唯一的變數就是《大聖歸來》了。
誰能想到,一部動畫片居然能爆到這個地步呢?
口碑、討論度、上座率,通通都是今年春節檔的斷層第一。
本來對院線來說,誤判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後麵再把排片加上去不就行了。
反正院線也不是第一次自己打自己臉。
但在整個檔期最爆的電影上發生誤判,損失可就大了。
再疊加春節檔前三天市場的火爆程度,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有人可能要說了,動畫電影畢竟小眾,可能那些動漫愛好者都趕在這幾天擠進電影院,又因為《大聖歸來》的排片量少,所以才表現出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麵。
但問題是,偏偏愛齊藝院線這次另辟蹊徑,給了《大聖歸來》同期第一的排片。
結果就是這次春節檔頭兩天,愛齊藝院線的整體上座率,高過其他院線至少15個百分比,狠賺了一筆。
要不怎麼說同行是冤家呢?
大家都沒賺到,那就相安無事。
但有人特立獨行賺了票大的,那大家可都要睡不著了!
畢竟放大到整個票房市場,院線之爭一直是個巨大的存量博弈,有人多賺就一定有人少賺。
想到本來要到自己口袋裡的錢,被彆家賺走了,這些院線哪裡還坐得住?
頭三天的排片率簽了合同,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但從正月初四開始,可就要由自己說了算了!
上調肯定是要上調的,但具體上調多少?
各家院線的想法又都不一樣了。
這可是全年最最火爆的春節檔,一個不小心損失可就大了。
從口碑和網絡熱度來說,就算把《大聖歸來》的排片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都不為過。
但這終究隻是一部動畫電影,它的受眾真的有這麼廣麼?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因為沒有先例,所以院線早先不敢加高排片。
同樣,這次院線就《大聖歸來》上調排片的程度又開始糾結。
好在現在有了網絡購票渠道。
要說網絡購票對院線來說最大的改變,那就是他們可以賣預售票了。
於是影迷朋友開始發現,自初四往後《大聖歸來》的票越來越好買了,有時甚至上午算好的場次,下午再看又莫名其妙多了幾場。
這種動態調整其實給院線帶來了額外的工作負擔。
排片本來就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事,新方案實施起來,遠比以前定下一個排片率,然後各個影城自由排片要麻煩得多。
但降低風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