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一眾所謂的春節檔大片基本都被降低了排片率。
《狄仁傑2》也不例外。
作為業內還算知名的ip續集,春節檔頭三天的上座率一直還算穩定,單日票房也穩定在了1.41.6億這個區間。
總體來說,口碑不溫不火,稱得上一部合格的商業爆米花電影。
隻是懂的都懂,港人拍的曆史大劇,總少不了一股子刻板印象,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華不夠華,西也西得不徹底,最終落在了傳說中東西結合的量子疊加態,這就直接勸退一批人了。
不過徐客老怪一直很懂商業娛樂,也清楚觀眾喜歡看什麼。
所以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外加還算良心的特效投入,給國內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彆管唐朝跑海上打怪獸合不合理。
就問你奇觀帥不帥?
最終大戰的場麵酷不酷?
大baby美不美?
這個不是黑,老怪拍女人絕對有一手。
所以《狄仁傑2》最終呈現在觀眾麵前,場麵已經足夠新奇刺激華麗,外加全程高能不斷。
這種特效大片,天然就適合到電影院觀看,不僅視聽感觀更震撼,沉浸感也跟著拉滿,也難怪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
但就是這麼一部在王家兄弟看來近乎完美的大片,卻在春節檔第一次排片調整中被生生砍了3。
這讓他們怎麼咽的下這口氣!
明明上座率可觀,偏偏因為要給《大聖歸來》讓路,不得不讓出部分排片。
在這個檔口,排片可就是錢呐!
千萬彆覺得排片少了那麼幾場,觀眾就會合理分流到其他場次。
看電影從來不是能買到票就行。
畢竟影廳容量那麼大,不同的座位觀感上能一樣麼?
尤其是《狄仁傑2》這種以特效見長的大片,除了黃金觀影區,其他偏僻一點的座位觀影體驗可就大打折扣了。
人來電影院就是為了享受視聽盛宴的,買不到好位置人家還不如不看。
甚至你的目標受眾可能轉頭就買了《大聖歸來》的票當做平替。
畢竟《大聖歸來》高低也算個特效大片了,人家甚至還更火,官媒點名表揚,上了新聞聯播,網上討論不斷。
同樣都是邊座,人為什麼不選《大聖歸來》呢?
選《大聖歸來》還能曬一波票根,刷一波自己緊跟國家步伐,給國漫事業做出了貢獻的存在感。
最後,很多觀眾其實一個春節檔也就那麼一兩部電影的預算,看了《大聖歸來》就基本不會再去看同類型的電影了。
因此要說受衝擊,《狄仁傑2》無疑首當其衝。
電影圈的人可以說徹底麻了,一輩子形成的三觀在《大聖歸來》的衝擊下搖搖欲墜。
前半生可從來沒人告訴他們,一部動畫片也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力,吸引如此多的人走進電影院。
一想到以後除了防備其他明星大導,還要防備動漫圈的人進來分一杯羹。
一幫人頭都大了。
另外,他們又不得不承認。《大聖歸來》吸引了很多從來不曾踏足電影院的群體第一次走進影院,變相把電影行業的蛋糕做大。
總之就是極為糾結。
至於處在變革風暴中心的動漫圈,最近反倒是風平浪靜。
這裡說的風平浪靜,指得是圈子裡曾經的撕逼風氣。
以往彆看圈子不大,各家粉絲還真就互相瞧不上,然後倭漫公平看不起所有,充分詮釋了何為廟小王八多。
現如今,從上到下已經徹底成了《大聖歸來》的模樣。
不止粉絲普天同慶,驚呼國漫有救了!
動漫人更是一下成了香餑餑。
以前勉強糊口的動漫圈中層,一夜之間開始有獵頭打電話來噓寒問暖了。
幾個立項好幾年,網上畫的餅都快成精的項目組,突然就有人上門谘詢投資意向了。
一些老牌動漫工作室,也開始受到投資機構以及一些大廠的關注了。
他們不清楚事情背後的邏輯。
但他們清楚,這一切變化都出現在《大聖歸來》上映之後。
《大聖歸來》真的切實改變了國內動漫市場,而他們這些業內人士,地位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