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結束,《無名之輩》的票房就突破了10億大關。
其中6億多,是源於五一假期的三天。
剩下四天則是合計砍下了近4億票房。
總的來說,下降趨勢比預想的還要樂觀,充分證明了《無名之輩》的口碑已經徹底擴散開來。
而由於票房扶持計劃的緣故,《無名之輩》又將自動獲取密鑰延期的資格。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還有近50天的上映周期。
雖說後續的票房,肯定會相較於首周票房,有很明顯的降幅。
而且《無名之輩》這次的口碑發酵太快了,票房潛力也會比原計劃消耗得更多。
但換來的,卻是首周十億,這個堪稱恐怖的票房數字。
電影界以及投資界的一幫人,人都麻了。
什麼時候票房破十億,是這麼輕鬆的一件事了?
他們累死累活,彆說首周十億了,首周破億都難!
甚至華語電影每年還有大批的電影,總票房都到不了九位數。
到張瀟辰這,就跟隨手寫下一個數字那樣。
感覺輕飄飄的!
不算張瀟辰和劉亦非的片酬的話,這部《無名之輩》的製作成本,撐死也就2000萬左右吧?
結果首周就拿下10億票房,後期總票房過15億怕是輕輕鬆鬆。
甚至熱度保持得好,營銷方麵跟上,20億也不是難事。
這可太恐怖了!
“2000萬成本,20億左右的票房,張瀟辰這都不叫賺錢了,這純屬印鈔啊!”
“以小博大,又是以小博大!動不動就搞這麼大,誰看了不眼紅啊!”
“星辰出品的影視作品,好像迄今為止還沒有引入投資的先例吧?”
“年輕人吃獨食,也不怕撐死!”
這些個所謂的圈內人士,一個個恨得咬牙切齒,巴不得張瀟辰下部作品就跌個大跟頭!
但其實真正有人脈的都知道,張瀟辰還是試著開過先例的。
《大聖歸來》以及後麵一部科幻大片,半公開的舉行過投資洽談,隻是當時沒人看好罷了。
這會,幾個消息靈通人士湊在一起開始討論:
“張瀟辰之前說的大科幻,到底有沒有搞頭?”
“號稱10億投資的那個?怎麼看怎麼不靠譜啊!”
“前麵討論《大聖歸來》的時候,你們也是這麼說的!”
“一碼歸一碼!科幻大片的問題是,你就算拿到堪比《大聖歸來》破紀錄的票房,也不賺啊!”
“這個項目我倒是一直在關注,據說前期籌備已經通通交給了一個叫郭凡的導演!”
“張瀟辰不是導演麼?”
“說是聯合執導。”
“科幻這攤子張瀟辰還真支起來了?10億投資額他準備一個人出?”
“圈裡也就張瀟辰,一部電影賺幾個億,兩部電影就把成本賺出來了!這華國大科幻開山之作,張瀟辰還真有可能拿下啊!”
“這要是虧了,張瀟辰可就真傷筋動骨了!”
“傷筋動骨?一夜回到解放前好麼!”
“真沒人考慮麼?想想《大聖歸來》!張瀟辰可是從不乾虧本的買賣,說不定真有得賺呢?”
“30億回本的電影,賺能賺到哪去?能回本就阿彌陀佛了!”
一幫電影圈的投資人,心情複雜得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