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眾中途退縮。
張牧之似乎早有預料,拋下一句:“誰贏,他們幫誰。”
便開始衝著黃四郎家的鐵門傾瀉彈藥。
打得上麵密密麻麻都是彈孔。
打到後麵,一群人甚至無聊到在門上打出問號和驚歎號。
關於為什麼要在門口浪費彈藥。
自然是給鵝城民眾營造出雙方激烈交火的假象。
終於,在第二天拂曉。
去找失蹤花姐和黃四郎替身的老三回來了。
同時還把花姐和黃四郎替身,也一並帶了回來。
普通觀眾看到這,可能覺得沒什麼。
都是劇情安排,人找回來就好。
但在硬核觀眾眼裡,這出戲哪哪都是破綻!
首先被綁著的替身是怎麼逃脫的?
其次花姐身份本來就存疑,大概率是雙麵間諜,主打一個誰贏她就幫誰。
而老三,前麵更是通過各種細節,暗示出他有貳心。
麵對牢大的疑問,兩人的解釋也很牽強。
一個說:“他跑我就追,他跑我就追,就越跑越遠了!”
另一個說:“她跑我就堵,她跑我就堵,就給堵回來了!”
好家夥,這解釋能再牽強點麼?
這說了跟沒說有什麼區彆?
關鍵細節那是一點沒有!
不過這會,顯然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
就像偉人曾經說過的。
關鍵時刻,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要分清誰是真正的敵人,誰是可以爭取的中間派。
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畢竟老三和花姐人都回來了。
還帶回來了翻盤的關鍵。
不管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時候都必須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更彆提,張牧之自己都對花姐暗生情愫。
不過關鍵人物的回歸,張牧之總算可以鬆一口氣,開始吩咐哥兒幾個,把剩下的子彈統統打出去。
於是一幫人左右開弓,手槍打完打步槍。
六個人硬是打出一個連隊的氣勢。
嚇得黃四郎都坐不住了,生怕真來一群麻匪殺進他的碉樓。
另一邊,鵝城的民眾聽到這麼密集的火力,自然也得出雙方戰況膠灼,怕是要分出勝負的結論。
而張牧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現實贏沒贏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們相信他們贏了。
如何讓人相信呢?
答案就在替身身上。
子彈打完。
張牧之吩咐兄弟們把黃四郎替身抬起,直接回鵝城。
也不用多說什麼廢話,直接宣布勝利就完事了。
彆問,問就是大獲全勝。
畢竟黃四郎都被俘虜了,這還沒贏嗎?
也彆覺得這一幕荒誕。
就問你魷魚在加莎,歐洲聯軍在鵝烏戰場,阿三在和巴巴羊的衝突中,是不是這麼個玩法!
阿美莉卡大統領,是不是天天贏麻了!
爛成這樣還有臉對外輸出。
咱們張牧之,把黃四郎都給抓了,難道不配宣稱勝利嗎?
前麵一切鋪墊,都是為了現在輿論場上的勝利。
甚至這個時候都不需要他再多說什麼,自有大儒為他辯經。
諷刺的是,最後居然是武舉人跳反最積極。
不但主動承擔起了帶節奏的重任,還一路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