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
不光高育良知道,連趙立春自己也清楚。
隻要他離開漢東,上麵肯定會徹查漢東。
但好像不光是高育良,就連趙立春自己,也相信上麵查不出什麼問題。
畢竟有高育良和李達康接著管,誰來查也隻是個形式。
不過……
祁同偉看著高育良說:“老師,不管是當書紀還是省長,立春也就隻有個推薦權罷了。”
“推薦權說到底也隻是推薦罷了。”
“他壓根兒就沒在那個正式圈子裡。”
“你怎麼能覺得趙立春推薦你,你就一定能成呢?”
砰!
這話如同一記響雷,在高育良頭頂炸開。
高育良在管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心裡其實透亮得很。
但就像那句老話,“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對一心想往上爬、想當一把手的高育良來說,他把寶都押在了趙立春的推薦上。
因為好多時候,這種推薦確實挺管用。
所以高育良自然而然地覺得,隻要照著這個程序走,結果就水到渠成了。
不然的話,趙立春也不會那麼大動靜地搞祭祖,還像安排人事和工作那樣把人聚一塊兒。
可眼下被祁同偉這麼一點撥,一揭穿,高育良才恍然大悟,趙立春並不能拍板決定一把手和省長的人選。就像他的祭祖,說到底隻是他個人的私事。
雖說這種方式能攪動人心,進而影響人的選擇。
但終究這不是正規渠道的事。
在這兒事上,它沒那麼鐵定。
不光這樣,組織上對趙立春也不是百分百放心。
在這種背景下,趙立春的推薦真的那麼金貴嗎?
真的能保自己高升嗎?
高育良不吭聲了。
因為細細琢磨這個問題,答案是否。
而且正如祁同偉所說,要是高育良自己屁股都不乾淨,那這個推薦不光不能幫自己更進一步,說不定還會拖後腿。
換句話說,要是趙立春不推薦自己,組織上沒準兒還會考慮自己。
畢竟像自己這樣熱門的人選,結果趙立春偏偏不推薦。
這就說明趙立春對自己沒什麼好印象。
而組織上對趙立春心存疑慮,沒準兒還會傾向於提拔自己,好讓組織下來調查漢東的事。
“唉!”高育良長歎一聲,接著說:“這隻是你的臆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組織上還沒明確點出趙立春的問題。”
“我跟了趙立春這麼多年。”
“他有什麼問題,我能不清楚?”
祁同偉心裡暗笑,隻說了一句:“趙瑞龍。”
趙瑞龍?!
高育良眉頭一皺:“趙瑞龍怎麼啦?”
“一把手的兒子經商,雖說有點敏感。”
“但也不至於因為這個就查他吧。”
事實確實如此。
家屬經商這事敏感,容易被揪住小辮子。
但說到底,這不是關鍵問題。
要是這都算問題,隨便在這圈子裡扒拉扒拉,誰能保證自己沒點兒問題?
要是人人都清白,那工作都不用乾了。
祁同偉說:“趙瑞龍隻是個引子。”
“立春書紀的問題,其實不在這兒。”
“真正的毛病,在於他的發展路子,跟正確的方向南轅北轍。”
“經濟當然得發展。”
“可路線也得對。”
“漢東這些年的進步,”
“都是拿犧牲換來的。”
“就像呂州,犧牲了月牙湖,換了個給趙家賺錢的美食城。”
“但這隻是月牙湖的問題嗎?”
“這是呂州三百萬百姓的利益受損!”
“以小見大。”
“老師您細想,這三十年的改革浪潮裡,立春書紀為了正績,到底犧牲了多少?”
“漢東經濟上去了,但他的路走歪了!”
“老師,到現在您還沒明白嗎?”
“立春書紀搞祭祖活動,”
“到底是想給誰看呢?”
“上麵看到會怎麼想?”
“你們趙家在漢東勢力可不小!”
高育良手裡的煙灰啪地掉桌上,整個人愣住了。
祁同偉那句“你們趙家在漢東”,像顆炸彈把他炸醒了!高育良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兩個字:鬥爭!
上麵有鬥爭!
祁同偉覺得,趙立春這種激進派不會得逞,就像法律糾錯那樣。
發展的方向正在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