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姑侄鬥法的權力迷局與開元盛世的艱難開篇_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 > 第14章 姑侄鬥法的權力迷局與開元盛世的艱難開篇

第14章 姑侄鬥法的權力迷局與開元盛世的艱難開篇(1 / 2)

上回書說到,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如驚雷破雲,一夜之間斬韋後、誅安樂,將那對母女的女皇夢碾得粉碎。長安城的宮牆洗儘血汙,太極殿的梁柱間終於散去了韋氏專權的陰霾,連朱雀大街上的風,都仿佛清爽了幾分。滿朝文武以為這下該迎來太平,誰曾想,剛送走豺狼,又要麵對猛虎——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這對曾並肩破敵的叔侄,竟在權力的棋盤上擺開了陣勢,一場姑侄間的龍虎鬥,正轟轟烈烈拉開序幕。

要說這太平公主,可不是尋常的金枝玉葉。她是武則天最疼愛的女兒,打小在朝堂的刀光劍影裡泡大,看慣了母親如何以女子之身號令天下,也親曆了李顯複位時的波譎雲詭。論資曆,她輔佐過三朝皇帝,當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她在暗中牽線搭橋;後來李重俊兵變,她冷眼旁觀,坐收漁利;及至李隆基誅韋後,她更是以宗室長公主的身份穩住朝局,論功行賞時,連新帝李旦都要敬她三分。如今朝堂上,七個宰相裡倒有五個是她舉薦的,禁軍將領半數是她的心腹,連皇帝的詔書,都得先經她府中過目才能頒布。她府門前的車馬比皇宮還要熱鬨,官員們捧著奏章排隊等候批示,那派頭,儼然是“無冕女皇”。

而李隆基呢,雖不及姑母根基深厚,卻像一把剛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唐隆政變中,他連夜率三百禁軍闖宮,臨危不亂,殺伐果斷,一夜之間掃平韋氏黨羽,那份膽識與魄力,連老臣們都暗自咋舌。如今他雖隻是太子,卻已顯露出治國之才——他奏請父皇起用姚崇、宋璟等賢臣,整頓吏治;又力主削減宗室特權,把那些仗著皇親身份橫行霸道的郡王們貶到地方,引得長安百姓拍手稱快。東宮之中,謀士如雲,武將如林,隱隱已有與太平公主分庭抗禮之勢。

這姑侄二人,一個是浸淫官場數十年的“老狐狸”,一個是初露鋒芒的“過江龍”,較量起來,比戲台子上的武戲還要扣人心弦。

太平公主先出招,想從根基上動搖李隆基。她讓人在長安街頭散布流言,說“太子非嫡非長,不該居儲君之位”,又買通宮中內侍,在李旦耳邊吹風:“太子暗中培植勢力,恐有不臣之心。”那日早朝,她舉薦的宰相竇懷貞突然發難,說東宮官員過於驕橫,請求皇帝削減太子儀仗。李隆基端坐殿中,不卑不亢地回應:“東宮儀仗乃國之規製,若有官員失德,可依法治罪,但若因一人而廢製度,恐非明君所為。”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連李旦都點頭稱是,太平公主的第一招,算是落了空。

李隆基也不含糊,見招拆招。他知道太平公主最在意“輔政”的名分,便奏請父皇“親理萬機,以安社稷”,巧妙地削弱她的參政權力。又借著整頓禁軍的由頭,將太平公主安插在羽林衛的幾個將領調去守邊,換上自己的心腹。最絕的是,他暗中讓人搜集了太平公主黨羽貪贓枉法的證據,在一次朝會上突然發難,一口氣彈劾了三個由太平公主舉薦的官員,證據確鑿,李旦不得不將三人罷官。

朝堂之上,你來我往,暗流洶湧。太平公主在府中設宴,席間對心腹說:“這小子想跟我鬥?當年他爹能坐上皇位,還不是靠我在背後撐腰?”李隆基則在東宮對姚崇說:“姑母權勢太大,若不除之,恐重蹈韋後覆轍。”

長安城裡的百姓看著這場較量,心裡七上八下。茶館裡的說書人把這事兒編成了新段子,說“東宮龍氣漸盛,公主府祥雲漸散”,聽得茶客們聚精會神。有老人歎:“當年武皇在位時,朝堂也是這般熱鬨,隻盼著彆再動刀兵才好。”

這姑侄倆的爭鬥,早已不是暗地裡的較勁,而是擺到了明麵上的角力。太平公主府的幕僚們日夜草擬廢太子的詔書,隻待李旦鬆口;李隆基東宮的燈,夜夜亮到天明,他與心腹們對著輿圖,一遍遍推演著應對之策。誰也不知道,這場姑侄大戰的終局,會是怎樣一番血雨腥風。

一、太平公主的"朝堂布局":從幕後到台前的野心膨脹

唐隆政變的血霧尚未散儘,太極殿的龍椅已換了新主。李旦重登大寶,是為睿宗,而太平公主的府邸,一夜之間成了長安城最炙手可熱的去處。

她那座位於平康坊的公主府,原是隋朝權臣的舊宅,經她親自修繕後,殿宇巍峨堪比東宮。此刻,太平公主正斜倚在廳堂正中那張紫檀木太師椅上,椅背上雕刻的鳳凰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振翅高飛。她褪去了朝服的莊重,換上一身紫羅繡鳳便袍,右腿悠然地搭在左腿上,玉足輕點著地麵,腰間那枚武則天禦賜的羊脂玉璧隨動作輕輕晃動。

“哼,李隆基那小子,若不是我暗中調遣了羽林衛的三個營,他憑什麼一夜之間殺進玄武門?”她撚起一顆波斯進貢的葡萄,指尖輕捏,紫色的汁液順著指縫滴落,“這天下,他得記我一半功勞。”說罷,她眼皮都未抬,將案上一份寫滿名字的黃綢冊子隨手一扔,冊子“啪”地落在地上,封麵上“官員任免擬議”幾個字格外刺眼。“讓吏部照著辦,戶部、兵部、刑部的侍郎位置,都給我換上自己人。這朝堂,得讓他們知道,誰說了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站在一旁的秘書監賈膺福連忙撿起冊子,躬身應道:“公主放心,屬下這就去辦,保準明日早朝,這些大人就能走馬上任。”

不過半月,太平公主的勢力便如藤蔓般纏滿了朝堂的每一處角落。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她門下;禁軍將領半數是她提拔;連各州刺史的任免,都要先經她府中點頭。其中最殷勤的,莫過於宰相竇懷貞。

這竇懷貞原是個趨炎附勢之徒,早年依附韋後時,連名字都改成了“竇從一”,取“從韋”之意。韋後倒台後,他第一時間跪在太平公主府門前,磕得頭破血流,隻求收留。如今,他成了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傳聲筒”,每日退朝後,彆的官員回家歇息,他卻像上了弦的箭,一路小跑著往公主府趕。

那日恰逢暴雨,長安城的街道積水沒過腳踝,狂風卷著雨簾,打得人睜不開眼。竇懷貞卻披著一件單薄的蓑衣,踩著泥濘往平康坊跑。等他衝到公主府門前時,蓑衣早已濕透,官袍緊緊貼在身上,發髻散亂,臉上混著雨水和泥點,活像隻從水裡撈出來的落湯雞。

可他毫不在意,抬手抹了把臉,對著守門的仆役露出一臉諂媚的笑:“快,通報公主,下官有要事稟報。”

進了廳堂,他顧不得渾身滴水,“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膝蓋砸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響聲。“公主殿下!”他聲音洪亮,帶著幾分刻意的討好,“今日早朝,姚崇那老匹夫想奏請削減宗室俸祿,被下官幾句話頂回去了!還有禦史台想參奏您舉薦的兵部侍郎,也被下官壓下了!一切都按您的吩咐辦,分毫不差!”

太平公主正慢條斯理地用銀簽挑著燕窩,聞言,眼皮微微一抬,目光像淬了冰,在他濕透的官袍上掃了一圈。那眼神裡沒有絲毫溫度,反倒帶著幾分嫌惡,仿佛在看一件沾了泥的器物。

竇懷貞被她看得渾身發毛,連忙又磕了個頭:“下官該死,冒雨前來,驚擾了公主。”

過了半晌,太平公主才放下銀簽,用錦帕擦了擦嘴角,語氣平淡得像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嗯,還算懂事。”她瞥了眼竇懷貞滴水的袍角,眉頭微蹙,“不過你這模樣,若是被皇兄看見了,還當我苛待大臣,讓我顏麵掃地。”她揚聲喚道:“來人,取件新的緋色官袍來,給竇大人換上。”

更令人心驚的是,太平公主連天象都要拿來做文章。

那日早朝剛散,欽天監監正便跌跌撞撞地衝進睿宗的書房,手裡舉著一份星象圖,臉色煞白:“陛下!昨夜彗星出東方,尾長竟達三尺!此乃大凶之兆啊!臣等推演,此星對應東宮,恐……恐有異變!”

李旦本就性情懦弱,最信天命,一聽這話,頓時嚇得手一抖,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茶水濺濕了龍袍。“彗星……東宮……”他喃喃著,冷汗順著額頭往下淌,“快,快召太平公主來!”

太平公主趕到時,正見李旦在書房裡踱來踱去,像隻熱鍋上的螞蟻。她心中暗喜,麵上卻故作驚慌,一把抓住李旦的手臂:“皇兄,這可是上天示警啊!彗星現,主儲位不穩,若不早做打算,恐怕……”

“恐怕要廢了我這太子,才能平息天怒,是吧?”

一個冷冽的聲音突然從門口傳來。李隆基一身常服,大步流星地走進來,目光如炬,直直射向太平公主。他剛在東宮接到消息,知道姑母又在背後搞鬼,氣得臉色鐵青:“姑母,用星象來構陷儲君,這手段,未免太卑劣了些!”

太平公主見他撞破,也不慌亂,反而挺直了腰板,冷笑一聲:“太子這話是什麼意思?欽天監觀天象上奏,與我何乾?難不成,太子心虛了?”

書房裡的空氣瞬間凝固,李旦看看妹妹,又看看兒子,急得搓著手,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這場圍繞著權力的暗鬥,終於在天象的幌子下,擺到了明麵上。

二、李隆基的"隱忍反擊":書房裡的秘密謀劃

麵對太平公主的步步緊逼,李隆基的表麵上雖然顯得鎮定自若、風平浪靜,但他內心卻早已像被狂風掀起的巨浪一般,波濤洶湧。

每一個夜晚,當萬籟俱寂,人們都沉浸在夢鄉之中時,李隆基卻獨自一人躲在書房裡。他輕輕地推開房門,生怕發出一點聲響,然後小心翼翼地走到書桌前,在桌上鋪開一張巨大的紙張。

這張紙潔白如雪,仿佛象征著他內心的純淨和決心。他拿起一支毛筆,蘸滿墨汁,然後在紙上開始勾勒出各種線條和圖案。這些線條和圖案看似雜亂無章,像是隨意塗鴉,但實際上卻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精心繪製的“作戰圖”。

每一條線條都代表著一種可能的策略,每一個圖案都蘊含著他對局勢的深刻理解。他仔細地研究著這些圖案,思考著如何應對太平公主的步步緊逼。

正當他全神貫注、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時,突然,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這聲音雖然很輕,但在這寂靜的深夜裡卻顯得格外清晰。李隆基的神經立刻緊繃起來,他警覺地抬起頭,目光如鷹隼一般銳利,迅速掃視著四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心跳急速加快,仿佛能聽到自己的脈搏在耳邊砰砰作響。他來不及多想,手疾眼快地將“作戰圖”揉成一團,塞進書桌下的暗格裡。這個暗格是他特意設計的,隻有他自己知道如何打開,這樣可以確保這張重要的“作戰圖”不被他人發現。

緊接著,他麵不改色、心不跳地叫來高力士,然後壓低聲音對他說道:“太平公主的黨羽如今已經遍布朝堂之上,我們若想要扳倒她,就必須得從禁軍方麵入手才行。你去設法聯絡一下陳玄禮,就跟他說……”

然而,正當李隆基準備將接下來的計劃和盤托出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那聲音猶如重錘一般,狠狠地砸在兩人的心上。李隆基和高力士對視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驚恐與不安。

來不及多想,他們迅速行動起來,手忙腳亂地將那張尚未說完的“作戰圖”的剩餘部分也一並塞進了暗格之中,仿佛這張圖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一般。隨後,兩人又匆匆忙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竭力讓自己看起來顯得鎮定自若、若無其事。

李隆基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邁步走到門前,緩緩地打開了門。隻見門口站著一個身著太監服飾的人,他的手裡捧著一個精致的盒子,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

“奴才參見太子殿下!”那太監見到李隆基,趕忙躬身行禮,然後諂媚地說道,“奴才奉太平公主之命,特來給太子殿下送些點心,還望太子殿下笑納。”

李隆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看似淡淡的笑容,但實際上隻有他自己知道,這個笑容有多麼的勉強。他強作鎮定地說道:“有勞公公了,煩請公公替我多謝姑母的美意。”說罷,他伸出手,接過了那個盒子,然後隨手放在了桌上。

待太監走後,李隆基和高力士才鬆了一口氣。他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慶幸。

三、朝堂上的"口水大戰":宰相們的站隊危機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權力之爭,最遭殃的莫過於朝堂上的宰相們。這群平日裡掌管百官、議論國政的重臣,如今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那日早朝,議題本是討論江南漕運,太平公主卻借著“太子儀仗逾製”的由頭發難。她的黨羽,宰相崔湜立刻出列,捧著笏板朗聲道:“啟奏陛下,太子李隆基近來屢破祖製,私調萬騎營士兵守衛東宮,又在府中豢養死士,此乃僭越之舉,理應廢黜以正綱紀!”

李隆基聞言,雙目圓睜,向前一步朗聲道:“崔大人何出此言?萬騎營守衛東宮,是父皇親允的防患之舉;府中幕僚皆是文人謀士,何來‘死士’之說?我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斬韋後、清奸佞,為大唐社稷出生入死,如今倒成了崔大人眼中的‘罪人’?怕是有人收了不該收的好處,故意構陷吧!”他目光如炬,直直射向崔湜,嚇得對方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

站在中間的宰相宋璟急得滿頭大汗,錦袍的前襟都被汗濕了。他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姚崇,壓低聲音道:“姚大人,這都快吵翻天了,咱們總得表個態吧?再這麼耗著,陛下怕是要動怒了!”

姚崇卻慢悠悠地掏出折扇,輕輕扇了兩下,眼角的皺紋裡藏著幾分從容:“慌什麼?且看風向。此刻站隊,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最新小说: 等待黎明 掉落漫威世界當超級英雄 七零,對我不好的人就不帶你飛了 穿成下堂妻,絕嗣戰神子孫滿堂了 天命浮沉錄:天玄之心 大宋第一極品小少爺 戰卒 母胎單身戀綜:宅女她擺爛爆紅 鬥羅之簽到女神就變強 從鬥破開始垂釣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