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點了點頭:“你說得對。傳朕旨意,在蜀地推行‘均稅法’,按照百姓的土地多少,征收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同時,派大臣去蜀地嚴查貪官汙吏,凡是欺壓百姓、貪汙受賄的,一律嚴懲不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詠接到旨意後,立刻在蜀地推行“均稅法”。他親自帶著官員們走遍蜀地的各個州縣,丈量土地,登記人口,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和百姓的家庭情況,製定合理的賦稅標準。以前那些地主豪強隱瞞土地、轉嫁賦稅給農民的情況,被徹底杜絕了。
有個叫劉三的農民,家裡有三畝薄田,以前每年要交的賦稅比地主家還多,隻能靠借高利貸過日子。推行“均稅法”後,他的賦稅減少了一半,不僅不用借高利貸,還能攢下些糧食。他特意帶著自家種的糧食,跑到張詠的官署,跪在地上哭著說:“張大人,您真是咱們的再生父母啊!以前俺們家連飯都吃不飽,現在終於能吃上飽飯了!”
張詠連忙扶起他,笑著說:“老鄉,快起來!這都是陛下的恩典,也是咱們應該做的。你好好種地,將來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除了推行“均稅法”,張詠還在蜀地興修水利、開辦學校。他組織百姓疏通了淤塞的河流,修建了灌溉農田的水渠,蜀地的糧食產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他還在每個州縣都開辦了學校,讓農民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蜀地的百姓們對張詠感激涕零,紛紛在自家門口掛上張詠的畫像,早晚祭拜。
消息傳到汴梁,趙光義心裡很是欣慰。他對趙普說:“張詠真是個難得的人才!有他在蜀地,朕就放心了。”
趙普笑著說:“陛下慧眼識珠,選對了人。蜀地穩定了,大宋的糧倉就保住了,咱們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應對邊境的事了。”
可邊境的事,還是讓趙光義很頭疼。雖然大宋和契丹達成了和平協議,每年給契丹歲幣,但契丹並沒有完全遵守協議,還是時不時地派小股騎兵騷擾大宋的邊境,搶些糧食和財物。莫州作為大宋北方的門戶,更是首當其衝。
楊延昭每天都要率領士兵們在莫州邊境巡查,防備遼軍的騷擾。這天,他正在邊境巡查,突然看到遠處有一支遼軍騎兵,大約有一千人,正朝著莫州方向趕來,看樣子是想偷襲莫州的糧倉。
楊延昭立刻下令:“兄弟們,遼軍想偷襲咱們的糧倉,咱們不能讓他們得逞!周信,你率領五百士兵,去糧倉附近埋伏,等遼軍靠近,就發動進攻;王貴,你率領三百士兵,繞到遼軍的後麵,截斷他們的退路;我率領剩餘的士兵,從正麵進攻遼軍,咱們前後夾擊,定能打敗他們!”
將領們領了命,紛紛率領士兵出發。遼軍騎兵很快就到了糧倉附近,他們見糧倉外沒有多少守衛,心裡很是得意,紛紛下馬,準備去搶糧食。
就在這時,周信率領的五百士兵從埋伏的地方衝了出來,高聲喊道:“遼軍賊子,哪裡跑!”
遼軍士兵毫無防備,頓時亂作一團。他們連忙上馬,想逃跑,可王貴率領的三百士兵已經繞到了他們的後麵,堵住了他們的退路。楊延昭也率領士兵從正麵衝了過來,手持長槍,朝著遼軍士兵刺去。
“兄弟們,殺了遼軍,保護糧倉!”楊延昭高聲喊道。
宋軍士兵們士氣大振,紛紛朝著遼軍衝去。遼軍士兵被夾在中間,根本無法抵抗,隻能拚死突圍。可宋軍士兵們死死地纏住他們,不讓他們逃跑。沒過多久,遼軍士兵就死傷慘重,剩下的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下馬投降。
這場戰鬥,宋軍大獲全勝,不僅保住了糧倉,還繳獲了大量的戰馬和武器。楊延昭下令,將投降的遼軍士兵押回莫州,好好招待他們——他知道,這些遼軍士兵大多是普通百姓,被契丹貴族強迫來打仗的,並不是真心想跟大宋為敵。
晚上,楊延昭在莫州的官署裡,設宴招待投降的遼軍士兵。他親自給士兵們倒酒,說道:“兄弟們,你們都是普通百姓,被契丹貴族強迫來打仗,辛苦了。隻要你們願意,就留在莫州,跟咱們一起種地、當兵,咱們大宋不會虧待你們;要是你們想回家,我也不攔著,會給你們足夠的糧食和盤纏,讓你們平安回家。”
投降的遼軍士兵們聽了,都很感動。一個叫耶律阿古拉的士兵,忍不住哭了起來:“楊將軍,您真是個好人!我們在契丹,每天都吃不飽飯,還要被貴族們打罵,被迫來打仗。我們早就不想跟大宋為敵了,要是能留在莫州,我們願意為您效力,為大宋效力!”
其他士兵也紛紛附和:“我們願意留在莫州,為楊將軍效力!”
楊延昭大喜過望,說道:“好!既然你們願意留在莫州,那咱們以後就是兄弟了。明天我就派人給你們安排住處,給你們分發糧食和衣物,你們好好休息幾天,然後跟咱們一起訓練、守城。”
就這樣,一千多名遼軍士兵留在了莫州,成為了宋軍的一員。他們熟悉契丹的戰術和地形,在之後的邊境防禦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消息傳到汴梁,趙光義很是驚訝。他沒想到楊延昭居然能讓遼軍士兵投降,還留在莫州為大宋效力。他對趙普說:“楊延昭這小子,還真有辦法!居然能讓遼軍士兵為咱們大宋效力,看來朕沒看錯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普笑著說:“陛下,楊將軍不僅能征善戰,還很有謀略和仁心。他這樣做,不僅增強了莫州的兵力,還能讓更多的遼軍士兵知道咱們大宋的仁厚,以後契丹再想派士兵來攻打咱們,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趙光義點了點頭:“你說得對。傳朕旨意,表揚楊延昭,賞他黃金三十兩,錦緞二百匹,同時允許他在莫州招募遼軍投降的士兵,擴充兵力。”
楊延昭接到旨意後,心裡很是高興。他更加用心地治理莫州,訓練士兵。莫州的兵力越來越強,邊境也越來越穩定。契丹雖然還是時不時地派小股騎兵騷擾,但每次都被楊延昭率領的宋軍打退,再也不敢輕易來犯。
可楊延昭心裡,還是記著父親的仇。他知道,潘美雖然之前在蜀地叛亂平定後沒有犯錯,但去年害父親的事,他始終不能原諒。他一直在等機會,想讓潘美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機會很快就來了。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冬天,潘美奉命率領大軍,前往並州今山西太原)駐守。他路過莫州時,特意去拜訪楊延昭——他知道楊延昭心裡記著仇,想趁機緩和一下兩人的關係。
楊延昭得知潘美來了,心裡很是憤怒。他本想不見潘美,但又覺得這是個報仇的好機會,就下令讓潘美進來。
潘美走進楊延昭的官署,看到楊延昭坐在椅子上,臉色冰冷,心裡很是尷尬。他連忙上前,說道:“楊將軍,好久不見,你還好嗎?”
楊延昭沒有起身,冷冷地說:“潘將軍,你不好好在汴梁待著,來莫州乾什麼?是來看我這個‘仇人的兒子’,還是想再害我一次?”
潘美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連忙說道:“楊將軍,過去的事,都是我的錯。我知道我對不起你父親,也對不起你。我這次來,是想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諒我。”
“原諒你?”楊延昭冷笑一聲,“我父親在陳家穀戰死,都是因為你見死不救!我弟弟楊延玉也死在了那裡!你讓我怎麼原諒你?你害死了我父親和弟弟,這筆賬,我遲早要跟你算!”
潘美歎了口氣,說道:“楊將軍,我知道我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但我真的很後悔,我後來也多次向陛下請罪,希望能彌補我的過錯。這次我奉命去並州駐守,要是以後有機會,我願意跟你一起上戰場,為你父親報仇,為大宋殺敵。”
楊延昭看著潘美,心裡很是複雜。他知道潘美說的是實話,可他心裡的仇恨,還是無法釋懷。他沉默了許久,說道:“潘將軍,我不會原諒你。但我也不會現在就跟你算賬,我會讓你在戰場上贖罪。要是你以後在戰場上敢再臨陣脫逃、見死不救,我定不會饒你!”
潘美點了點頭,說道:“謝謝你,楊將軍。我一定會在戰場上贖罪,不會讓你失望。”
說完,潘美轉身離開了楊延昭的官署。楊延昭看著潘美的背影,心裡暗暗發誓:“爹,弟弟,我一定會讓潘美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我也一定會完成你們的遺願,收複幽雲十六州,為大宋爭光!”
時間很快就到了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這年春天,大宋的國內局勢漸漸穩定,蜀地沒有再發生叛亂,邊境也因為楊延昭的防守,變得越來越穩定。趙光義終於有時間關注北伐的事了——他已經等了很多年,想收複幽雲十六州,成為一代明君。
他召集大臣們開會,商議北伐的事。“陛下,現在大宋的國內局勢穩定,邊境也相對平靜,是時候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了!”李繼隆站出來,主動請纓,“臣願率領大軍,北伐契丹,定能收複幽雲十六州,為陛下爭光!”
楊延昭也跟著站出來:“臣同意李將軍的看法!臣願隨李將軍出征,為父親報仇,為大宋殺敵,收複幽雲十六州!”
趙普捋著胡子,開口說道:“陛下,現在確實是北伐的好時機。契丹雖然實力強大,但他們內部也有矛盾——蕭太後雖然掌權,但遼聖宗已經長大了,想親自主政,兩人之間肯定有摩擦。咱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北伐契丹,定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趙光義點了點頭,心裡很是激動。他說道:“好!朕決定,明年春天,北伐契丹!傳朕旨意,李繼隆,你負責訓練大軍,囤積糧草;楊延昭,你負責監視契丹的動向,收集情報;潘美,你負責駐守並州,作為後援,隨時準備支援北伐大軍;趙普,你負責處理朝政,保證國內穩定。咱們各司其職,為北伐做好準備!”
大臣們領了旨,紛紛開始行動。楊延昭回到莫州後,更加用心地收集契丹的情報。他派了很多間諜去契丹,了解契丹的兵力部署、糧草情況和內部矛盾。間諜們很快就傳回了消息——契丹內部確實有矛盾,遼聖宗和蕭太後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經常發生爭吵;而且契丹的糧草也不是很充足,因為去年冬天契丹發生了雪災,很多牲畜都凍死了,百姓們也吃不飽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延昭把這些情報整理好,派人送往汴梁。趙光義看到情報後,心裡更加激動——他知道,北伐的勝算又大了幾分。他下令,加快北伐的準備工作,務必在明年春天,準時北伐契丹。
可天有不測風雲。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冬天,趙光義突然生病了。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連朝都上不了,隻能躺在皇宮裡的病床上,由太醫們診治。
大臣們都很擔心趙光義的病情,尤其是趙普和李繼隆。他們每天都去皇宮裡探望趙光義,詢問病情。趙光義看著大臣們,心裡很是著急——他擔心自己活不了多久,無法完成北伐的心願,收複幽雲十六州。
他拉著趙普的手,虛弱地說:“趙宰相,朕恐怕不行了。北伐的事,就交給你和李將軍、楊將軍了。你們一定要幫朕完成心願,收複幽雲十六州,讓大宋的旗幟,插遍整個中原大地!”
趙普連忙說道:“陛下,您彆擔心,太醫們一定會治好您的病的。北伐的事,我們會做好準備,等您病好了,再親自指揮北伐大軍,收複幽雲十六州!”
李繼隆和楊延昭也跟著說道:“陛下,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我們會做好北伐的準備,等您病好了,再一起北伐契丹!”
趙光義點了點頭,閉上眼睛,陷入了昏迷。太醫們連忙上前診治,可趙光義的病情還是沒有好轉。
消息傳到莫州,楊延昭心裡很是著急。他知道,趙光義是北伐的關鍵人物,要是趙光義出了意外,北伐的計劃很可能會泡湯。他立刻寫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請求趙光義一定要保重身體,等病好了再北伐契丹。
可趙光義的病情,還是越來越嚴重。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趙光義在汴梁的皇宮裡駕崩,享年五十九歲。他臨死前,留下遺詔,讓他的三子趙恒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趙光義駕崩的消息,傳遍了大宋的各個角落。百姓們紛紛為他哀悼,大臣們也都很傷心。楊延昭得知消息後,跪在莫州的城樓上,朝著汴梁的方向磕了三個頭,哭著說:“陛下,您怎麼就這麼走了?您還沒看到我們收複幽雲十六州,還沒完成您的心願啊!”
趙普和李繼隆等人,按照趙光義的遺詔,擁立趙恒繼位。趙恒繼位後,尊趙光義為太宗皇帝,同時下令,暫停北伐的準備工作——他剛繼位,國內局勢還不穩定,而且他也沒有趙光義那樣的雄心壯誌,不想輕易發動戰爭。
楊延昭得知北伐計劃暫停的消息後,心裡很是失望。他站在莫州的城樓上,看著北方,心裡暗暗發誓:“陛下,您放心,就算您不在了,我也會繼續為收複幽雲十六州而努力。我一定會完成您的心願,完成我父親的遺願,讓大宋的旗幟,插遍幽雲十六州的每一寸土地!”
而此時的契丹,蕭太後得知趙光義駕崩,大宋新君繼位,國內局勢不穩定,心裡很是得意。她知道,大宋現在沒有精力北伐,她可以趁機整頓軍隊,囤積糧草,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再次率軍南下,奪取大宋的土地。
大宋和契丹之間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楊延昭的北伐夢,也還沒有實現。他不知道,自己還要等多久,才能等到北伐的機會,才能收複幽雲十六州,為父親報仇,為大宋爭光。
在汴梁的天波府裡,佘太君正坐在祠堂裡,看著楊業和楊延玉的牌位,默默流淚。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死得冤,自己的另一個兒子楊延昭,還在為報仇和收複幽雲十六州而努力。可大宋的新君繼位,北伐計劃暫停,楊延昭的路,還很長很長。
“老爺,延玉,你們在天有靈,就保佑咱們的延昭平安無事,保佑大宋能早日收複幽雲十六州,為你們報仇雪恨吧!”佘太君對著牌位,輕聲祈禱。
月光透過窗戶,照在祠堂裡,牌位在月光下,顯得格外肅穆。楊家將的故事,還在繼續;大宋和契丹的戰爭,也還在繼續。這天下,何時才能太平?幽雲十六州,何時才能收複?這所有的疑問,都藏在接下來的歲月裡。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請大家收藏:()了解曆史之大漢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