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兒道:“其實世人叫此書為《論語》乃是謬誤。論乃是通假字,也通掄。掄語就是打架比武時的道理。”
佘彥質差點被氣笑,說道:“我讀掄語……啊不,論語十幾年,怎麼就沒從中讀出打架的道理。”
趙妍兒翻開論語,指著上麵的一句話道:“夫君你看。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這就是孔聖對自身武藝境界的劃分。”
佘彥質看了半天,也沒在字縫裡看出武藝境界來。
趙妍兒便解釋道:“來三十個人才能值得我站起來打。這是第一重境界——而立境。麵對40個人也不會有疑慮,依舊迅猛出擊,這是第二重境界——不惑境。對方有50個人的時候自己必然取勝此乃天命,這是第三重境界——知天命境。對方有60個人的時候也願意聽我講道理,此乃第四重境界——耳順境。即使對麵有70個以上的人,依然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就是第五重境界——從心境。”
“這這這……”佘彥質顯然沒聽過這麼解釋論語的,又問趙妍兒:“隻此一句話,胡亂解釋,未免太過牽強附會。”
“那夫君再看這句。”趙妍兒搖搖頭,指著書上另一句話道:“這句子曰:既來之,則安之。當做何解?”
佘彥質探花郎出身,對論語乃是了如指掌,立刻說道:“既然他們來了,就需妥善安置使其安定。這是後半句,前半句是……”
還未等佘彥質說完,趙妍兒卻道:“大謬。這句話的意思是既然來了,就安葬在這吧。”
“啊?你這是斷章取義。”佘彥質憤憤不平地說道。
趙妍兒卻又指了一句,道:“你看這句君子不重則不威。是什麼意思?”
佘彥質道:“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信。”
趙妍兒再次搖了搖頭,說道:“這句話非常重要,對我的武學之路給了很大的啟迪。”
“你是說練武也要莊重嗎?”
“不對,這句‘君子不重則不威’的真實意思是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沒法樹立威信。”
“哈?”
趙妍兒見佘彥質還是不服,便又指著一句說:“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你學我的武藝不學我的思想就會迷惘,你學我的思想不學我的武藝就會被人打死。所以我也是認真的學習孔聖思想的。”
“你就是這麼學孔聖的嗎?”
“對啊,下手要重,打人要狠。敵人絕對要鏟除,不留後患。”趙妍兒道,“你看這句,‘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路,晚上就可以去你家打死你。”
不知道為何,被她這一說,佘彥質腦子裡真的出現了一個大漢帶著三千門徒打上門來的想象。
趙妍兒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我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彆人也不能拿走。”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彆人不知道我的大名,我卻沒有發怒打死他,難道這還不夠君子嗎?”
趙妍兒的話語就像是一記記重錘,敲開佘彥質的腦殼,打開了他的思路。
趙妍兒見他一副被玩壞了的樣子,這才擺出一副狡黠的笑容:“夫君不會因為我拿聖人開玩笑而生氣吧?”
佘彥質這才反應過來,這位端莊的帝姬背地裡也有幽默的一麵。笑道:“我雖是讀書人,卻不是腐儒。娘子的說法甚是新奇,卻不要和老學究們去說。”
“為何?”
“會氣死人的。”佘彥質想了想,又說,“沒準還有笑死的。”
喜歡水滸:我在梁山當綠茶請大家收藏:()水滸:我在梁山當綠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