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妍家幾個大棚的蘑菇該收了。
清晨的陽光灑在田野上,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
一大早,古乾事就帶著炊事班的人,還有幾個平時處得好的廠嫂過來幫忙。
他們穿著膠鞋,拎著竹筐,有說有笑地走進大棚。
棚內菌絲密布,一簇簇雪白的蘑菇整齊排列,像一朵朵小傘撐開在濕潤的培養基上,長勢喜人。
大家彎下腰,小心翼翼地采摘,動作輕柔,生怕碰壞了這些來之不易的收獲。
開始大夥還以為摘點蘑菇,夠食堂炒一鍋就不錯了。
沒想到,等到真正采摘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菌菇長得格外旺盛。
一簇簇鮮嫩的蘑菇從菌包上冒出來,傘蓋飽滿,菌杆粗壯,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大家越摘越多,越采越興奮,原本隻打算隨便摘一點應付差事的想法早就被拋到了腦後。
最後,竟然裝了滿滿三大筐蘑菇,每一筐都沉甸甸的,壓得扁擔吱呀作響。
除此之外,還有整整兩筐黑亮亮的木耳,葉片厚實,邊緣卷曲,顯然是上好的品種。
更讓人驚喜的是,菌包上還密密麻麻冒出了新芽,嫩綠中帶著點灰白,像是小腦袋探出泥土,生機勃勃。
看來再過幾天,就能收第二茬了,產量隻會比這次更高。
“木耳我留一筐曬乾送人,”何玲一邊清點收獲,一邊盤算著說道,“曬乾後能保存得久,過年的時候送給親戚朋友,也算是一份心意。”
“蘑菇呢,我留兩盆,給嫂子們嘗個鮮。”
她繼續說道,“都是自己種的,沒打藥,乾淨又新鮮,嫂子們肯定喜歡。”
“彆的,全都送去食堂!”
她語氣堅定,眼裡透著一絲滿足的光。
食堂最近正愁食材單一,聽說能供應新鮮蘑菇,早就拍手歡迎。
這一送,不僅能換點錢,還能攢個人情,何樂不為?
蘑菇稀罕,城裡都少見,食堂乾脆按豬肉一半的價收購。
一斤六毛錢,雖然不算天價,但在眼下這個年代,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了。
這一趟總共收了二百三十斤蘑菇,八十斤木耳。
光是蘑菇一項,就有將近一百四十塊錢的進賬,再加上木耳的收入,盛妍粗略一算,這一批就進賬快二百塊錢了。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這還隻是頭一茬,產量不算高。
畢竟菌絲才剛適應新環境,出菇還不夠密集。
等到了第三茬、第四茬,菌絲完全長開,產量會翻倍不止。
到時候,每天都能采摘上百斤。
何玲粗略算了一下賬,家裡那個簡易菌棚,一年下來至少能淨賺二百多塊錢。
這筆錢雖然不多,但足夠一家人平日裡的油鹽醬醋、柴米茶飯了。
孩子上學的本子筆墨,老人看病的藥費,也能從中支出。
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頭。
“小妍,我想搬出去住。”
王二妮趁著中午吃飯的空檔,悄悄把盛妍拉到院外,低聲開口。
她的聲音不大,但語氣裡透著認真和一絲不安。
“我在大槐樹村看上了一間房,土牆的,屋頂是瓦片,雖然舊了點,但結構還結實。”
“人家要十五塊錢,一次性付清。”
“房子不大,就一間主屋加個小耳房,勉強能住下我和小花。”
“關鍵是,後麵有個小院,不大,但夠用了。”
“能種點菜,還能搭個雞窩,養幾隻雞、幾隻鴨,省點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