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參觀了資陽中學。
這所學校在西南教育圈聲名不小,卻一直堅持“不請媒體、不打廣告、不說空話”的教學原則,低調務實,被譽為“西部育才的一股清泉”。
在圖書館門口,我碰到幾個剛放學的學生在討論《百年孤獨》和《大衛·科波菲爾》。
我問他們:“你們覺得資陽好玩嗎?”
一個學生說:“不怎麼好玩,但適合安靜地長大。”
另一個笑著說:“我們不是來玩的,是來準備走得更遠的。”
我寫下:
“資陽的教育像這座城市本身:不誇張,不喧嘩;
她的孩子不是在燈下大喊夢想,而是在泥地裡磨出韌性。”
四、檸檬與田埂:果園之外的鮮亮與鋒利
資陽盛產檸檬,尤其以“安嶽檸檬”著稱。
我去了一戶果農家裡,他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金黃果子。果園中陽光正好,果香撲鼻,小孩在樹叢裡打鬨,大人手中動作麻利,一刀切,一捧裝,一網挑。
我問農戶:“你們天天聞檸檬,聞不膩嗎?”
他笑著說:“檸檬不是香,是醒神的東西。每天開工前先咬一口,比喝咖啡有勁。”
我寫下:
“檸檬像資陽:不是入口甜,而是慢慢上勁;
它帶一點酸、帶一點烈,但絕不虛偽。”
五、地圖落筆·下一站綿陽
五天資陽之行,我從石刻山林走到檸檬果園,從學堂講台走到臨空廠房,從一條條泥道走進一頁頁真實——這是一個不追熱點、不說漂亮話的城市,卻用自己的方式在地圖上穩穩紮根。
這是一座“話不多,但做事快”的城市,一座“骨子裡熱烈,臉上卻沉靜”的城市。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天府東翼、沱江支流旁緩緩落筆:
“第146章,資陽已記。
她是田地上升起的塔吊,
是石刻旁走出的腳步,
是不爭名利卻不願落後的川中之心。”
下一站,是綿陽。
我要北上,進入一座“科技與地震、浪漫與堅毅並存”的城市,去看兩彈一星的餘光,去看涪江水的回旋,去走進中國西部第一座科技城的靈魂深處。
我收起筆記,對田埂低語:
“低頭過後,是仰望——綿陽,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