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被稱為“亞洲天池”。水麵浩瀚,兩岸如畫。
一位水政官員介紹:“我們的水,走了千裡去北京,卻從未乾涸。”
我問他:“會不會覺得這座城市的付出被忽視?”
他望著江麵,說:“守水人從來不是主角,水清就夠。”
我寫下:
“十堰的水是沉默的英雄,城市也是;
她不吵不爭,卻送水千家萬戶,像武當送靜。”
四、夜市與太極:煙火之下的緩流哲學
夜裡我去了人民廣場。
廣場一角是太極拳練習圈,幾位老人慢動作起招收勢。另一角則是夜市,香辣乾鍋、燒烤羊肉、米粉熱騰騰,一邊養身,一邊養心。
我買了一碗熱乾麵,在旁邊長椅上坐下。對麵坐著一對年輕父母,他們帶著孩子放風箏。
母親說:“這城不快,正好適合養娃。”
父親補一句:“也適合養自己。”
我寫下:
“十堰的夜不是城市節奏的降速,而是生活智慧的開始;
她用火爐邊的米粉,告訴你什麼是自在。”
五、地圖落筆·下一站襄陽
五天十堰之行,我從武當山登至雲巔,從東風廠走入流水線,從道家碑林走進工業園區,從太極廣場走到漢江水源。
這是一座用鋼鐵與山水共存的城市,她把“道法自然”刻在碑上,把“匠心工業”壓進引擎。
她是一把平衡了陰陽的太極劍,也是一架平穩推動國家的巨輪。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秦楚之交、荊山北緣、江漢西北緩緩落筆:
“第157章,十堰已記。
她是靜中的力,是力中的靜,
是一座讓人既能仰望金頂,也能鑽研螺絲的城市。”
下一站,是襄陽。
我要順漢江繼續東行,踏入那座三國古城、漢水重鎮,去聽滾滾戰馬之聲,去走一條從古代兵道通向現代交通的千年之路。
我收好筆記,望著武當山背後的霞光輕聲說:
“道成於內,功成於外——襄陽,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