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的街,不靠燈紅酒綠贏人氣,
她靠的是熟人之間相視一笑,一餅一茶的情意。”
四、樟樹藥都:百草之地的醫者仁心
第四天我前往樟樹市,這裡被譽為“中國藥都”。
走進藥市古街,空氣中彌漫著百草的清香。木牌高掛:“地道藥材”“真材實料”“仁心仁術”。
一位年邁的老藥師讓我嘗一口“甘草烏梅湯”,清涼回甘。
我問他:“你為啥還守著這老鋪?”
他笑:“人心急火多了,藥不能走,得留下。”
我寫下:
“宜春的藥不隻治病,也守心;
她用草木編織信任,也將鄉愁封進百味之中。”
五、月夜宜春:天地共鳴下的心語
最後一晚,我獨行至明月湖。
湖麵如鏡,倒映月華,微風吹拂,水波輕起。我在湖邊一處空地寫字,幾位中學生路過駐足。
他們看我寫字,便圍坐一旁,說起他們的夢想——“想出省,想回來,想把這座小城市的好告訴更多人。”
我望著他們臉上的光,說:“你們比我更懂這城市。”
我寫下:
“宜春的夜,不是終點,而是讓人停下審視旅程的中轉站;
她不是勸你躲避風浪,而是用月光告訴你:慢下來,並不代表落後。”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吉安
五天宜春之行,我從山水溫泉走入藥香小鎮,從街巷間的情義走入湖畔明月的靜謐。
這是一座用溫柔安頓心靈、用傳統調養身體的城市。
她不言快,卻總能讓你慢下來;她不求名,卻留得住你最疲憊時的信任。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贛西丘陵、禪宗餘脈、溫泉與草木合鳴之地鄭重落筆:
“第169章,宜春已記。
她是泉眼溫柔處,是藥香隱世角,
是一座藏著歲月靜好、讓人不舍離開的城市。”
下一站,是吉安。
我要進入那片贛中南的紅土地,探訪井岡山下的革命脈絡,也看今日吉安如何在曆史與現實之間重鑄自我。
我收好筆記,望著月下的湖水波動,輕聲說:
“水未儘情,月未收筆——吉安,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