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夢湖之畔:戲夢人間,水潤文章
午後,我在市區東部的夢湖邊走了一圈。
湖水清澈,倒映柳影,湖心亭中,幾位老者正在撫琴對吟。我靠在石欄邊,耳邊傳來《遊園驚夢》的旋律。
一位白發老人說:“夢湖之夢,不是睡夢,而是文夢。”
我問:“夢有儘頭嗎?”
他說:“夢不儘,隻要有人相信它。”
我寫下:
“撫州的湖,不靠景勝,而靠神韻;
她是一場對人間真情的慢敘,不斷演,不肯散場。”
五、黎川縣古鎮:民間筆墨與戲台延續
最後一日,我前往黎川縣。
古鎮保留著大量清代街巷和徽派建築。石橋之上是舊日郵驛,古巷之中藏著民辦的“臨川小戲班”。
一位年輕戲子正化妝待場,我問他:“你為何不去城市大舞台?”
他說:“因為我們這兒,觀眾雖少,但都懂戲。”
我寫下:
“撫州的戲,不是為了喝彩,
而是為了讓某些古老的情節、人物、唱段,不被忘記。”
六、地圖落筆·下一站鷹潭
五天撫州之行,我從王安石的理想主義走進湯顯祖的詩夢人間,在書院中看見學統傳承,在戲台下聽見鄉音未散。
這是一座將文字變成土地的城市。
她以才氣為根骨,以夢境為枝葉,以書聲為雨露,育出一個又一個敢想、敢言、敢夢之人。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贛東才鄉、臨川水畔、文夢交織之地鄭重落筆:
“第175章,撫州已記。
她是文章的母體,是才子的搖籃,
是一座願將戲夢融進現實的城市。”
下一站,是鷹潭。
我要追尋道教名山龍虎山的蹤跡,看道家哲思與大地山水如何相遇,又如何引我更進一步望內心澄澈。
我收好筆記,仿佛仍聽見杜麗娘的一句輕唱,輕聲說:
“夢未醒,筆未停——鷹潭,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