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爐火中,把日子燒成器物的模樣。”
四、臨泉黃嶺鼓書:喚醒村夜的聲音
夜晚我前往臨泉縣黃嶺鎮。
這裡流傳著古老的鼓書傳統,每當村裡夜深時,便有人在樹下、祠堂、或是土台上講唱。那晚,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用一把鏽舊的鑼鼓,唱著一段《紅樓夢》改編的鼓書。
“賈寶玉走出榮國府,滿眼塵世人間情……”
月色下,村民靜靜聽著,沒有喧嘩,隻有輕輕點頭。
我寫下:
“阜陽的夜,不靠霓虹照明,
而是靠人們記得一個故事,再講給另一個人聽。”
五、太和藥都:香氣之外的流轉使命
第五日,我來到了太和縣——這片素有“藥都”之稱的土地。
藥市街上,各種草藥攤林立,黃芪、白術、甘草、芍藥……空氣中是混雜卻清冽的藥香。一個藥販指著一捆野黃芪對我說:
“這東西,苦著吃,才能養著人。”
我默默記下:
“阜陽的草藥,是土地的慈悲;
每一根都像一段治愈人心的故事,
不是奪命之苦,而是生息之道。”
六、裕潁之間·地圖落筆·下一站蚌埠
五天阜陽之行,我走過了城市與鄉村,聽到了歸人和離人的聲音,也嗅到了泥土與草藥的混合氣息。她不像江南那樣纏綿,也不像大都市那般炫目,但她自有一股令人安心的質樸。
這是一座你站在風裡,也不會覺得冷的城市。
她的語言帶鄉音,她的空氣帶麥香,她的腳步不急,卻穩。
我攤開《地球交響曲》地圖,在江淮之間、渦河之濱、千萬歸人聚散地鄭重落筆:
“第185章,阜陽已記。
她是歸家的方向,是泥土的芳香,
是一句‘媽我回來了’能抵萬言的地方。”
下一站,是蚌埠。
我要向東微行,進入一座以橋梁著稱的城市,一座曾以火車拉近南北的江淮樞紐。
我合上筆記本,在夜色中回頭看了一眼阜陽。
“老家,不隻是一處門口,
更是一種,永遠等你歸來的心情。”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