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吳阿蒙。
列車自赤峰南下,穿越丘陵與殘雪點綴的遼西大地。清晨薄霧之下,天地間呈現出一種蒼黃與青灰交錯的沉靜,窗外的樹影、廢棄的軌道、偶爾一排排紅磚老房,都在訴說著一段沉默而倔強的過往。我的心情,也像這片土地一般,被壓低了聲音,卻更真切。
阜新。這座城市曾因煤炭而榮耀無數,後來又因資源枯竭而黯淡無聲。世人眼中,她仿佛一段逝去的工業往事。然而,真正的阜新,遠比外界想象的更堅韌——她在煤層的餘燼之上生出新芽,在每一道裂痕裡悄悄亮起微光。這一次,我不是為尋找繁華而來,而是要見證一座城如何在平凡中自我修複,如何在重壓下依舊活出溫度。
一、海州露天礦:大地的傷痕與民族的呼吸
我的第一站,選擇了中國第一大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礦。
這是共和國工業的心臟,也是一塊巨大的地表傷痕。站在廢棄的礦坑邊,寒風穿越深壑,腳下是沉積數十年的煤灰和石渣。放眼望去,礦坑仿佛是一隻被大地遺忘的巨獸,靜靜地守著過往的轟鳴。
導覽員是個中年男人,麵龐黝黑,雙眼帶著光。他的父親是老礦工,他自己也曾在礦井揮汗多年。現在,他的職責,是把礦山的故事一一講給後來人聽。他講起“礦燈照亮青春”“煤車晝夜轟鳴”“肩膀磨破也不下井”的日子,語氣平淡,卻句句如釘。
我跟隨他的腳步走進一處廢舊的運輸隧道,黑暗中仿佛仍能聽到鐵鍬碰撞石壁的回響、礦工們粗重的喘息。我的心被這些聲音悄然撞擊,沉重而敬畏。
我寫下:
“這不是廢墟,是一部熱烈燃燒後沉靜下來的史詩。阜新的黑,是歲月的火種藏進大地深處,是民族的呼吸隱入每一個礦井的脈絡。”
此刻,我忽然明白,所謂“資源枯竭”,並非故事的終結。每一道地表的裂縫,都是城市轉身的前奏。
二、烏蘭木圖山:煤色褪去後的草原底色
離開礦區,我前往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烏蘭木圖山。
山不高,卻能俯瞰整座小城與無邊的丘陵草地。登山途中,風馬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蒙古包點綴其間。山腳下的廣場上,穿著繡花坎肩的蒙古族奶奶擺攤賣著乾奶酪和手工酸奶,笑容溫暖。
我買了一小塊奶酪,和她聊天。她說自己小時候跟著丈夫遷牧,後來進了煤礦的生活區,現在孩子們又去城裡讀書。她的生活,既有草原的悠遠,也有礦區的沉實。
我在她的敘述裡,聽見一個城市如何將多民族的過往與現實揉進一壺奶茶、一首安代舞。這裡的人,既有礦工的肩膀,也有牧民的眼神;既懂得在黑暗裡點燈,也懂得在草原風裡歌唱。
我寫下:
“阜新不是一塊黑色的石頭,而是一抹奶黃的花。這裡的人,不問遠方,隻問眼下是否溫暖、腳下是否堅實。”
三、新城區與創意工廠:從煤炭到靈感的蛻變
午後回到市區,我特意去了老廠區改建的文創園。這裡曾經是轟鳴的洗煤廠,如今卻掛上了彩色的燈箱、手工市集和咖啡館。
在一家皮具作坊,我遇到店主,一個笑容爽朗的年輕人。他的父母都是老礦工,他自己原本在沈陽打拚,最終還是決定回阜新創業。他一邊縫製手袋,一邊說:“煤燒沒了不怕,隻要人還在,有啥不能從頭再來?”
廠房高大的玻璃頂讓陽光斑駁地灑下,照亮鐵梁和斑駁的磚牆。空氣中,仿佛還殘留著煤塵和汽油的味道,卻又多了咖啡和皮革的新香。
他指著牆上一副標語:“靈感有餘溫。”我一笑,這四個字仿佛正是阜新的寫照。
我寫下:
“煤儘不是終點,是轉身的起點。城市的光,未必來自礦井深處,也可以誕生於人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四、清河門區:礦工小鎮的人間煙火
傍晚時分,我去了清河門區。這裡曾是阜新的又一個礦區,如今則以平凡見長。
小巷子裡,磚牆斑駁,煙囪還在冒著餘煙。街口一家燒烤攤上,鐵簽翻轉著肥瘦相間的羊肉,炭火映紅了攤主和食客的臉。老人家門口抽煙聊天,孩子們在巷口跳皮筋打雪仗,空氣裡彌漫著飯香和煙火味。
我找了個位置坐下,點了幾串羊肉,老板娘笑著打招呼:“外地來的?這兒沒啥可看的。”我答:“但這裡的人,都還在。”
她愣了一下,隨後咧嘴一笑:“我們這些人啊,煤山塌了還能蓋房,日子再難也得吃口熱飯。”
一口炭烤羊肉下肚,餘味繞舌。我忽然感受到,所謂城市的價值,其實藏在這最普通的生活裡。隻要人心未冷,炭火未滅,世界再怎麼變化,都有人會守住這一點熱度。
我寫下:
“阜新的夜,不閃耀,卻踏實。這裡的炭火,點燃的不隻是肉串,更是人心裡對明天的希望。”
五、塔子溝晨光:礦山褪色之後的柔軟修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臨彆清晨,我專程趕往塔子溝。
這裡曾是一處深受創傷的礦山,如今正在恢複生態。冰雪尚未全融,濕地與蘆葦在晨霧中搖曳。幾位老人沿著棧道慢跑,年輕人在長椅上靜靜讀書。陽光從霧裡透下來,一切都被柔和包圍。
我沿著木棧道緩緩前行,腳下的土地仿佛還在喘息。忽然,一隻白鷺從蘆葦叢中振翅而起,晨光映得羽毛潔白。我明白了,真正的複興,不是奇跡,而是一點一滴修複自己的耐心。
我寫下:
“阜新的複蘇,不在於一夜之間花開萬朵,而在於每天清晨,城市仍願在風中站起,眺望明亮的未來。”
六、心理落筆:平凡之光
這一日,我在阜新的每一處都看見“平凡”的光亮。她沒有炫目的新地標,也沒有人流如織的商業街,有的隻是堅韌地守著生活、慢慢修複的城市和不肯冷卻的人心。
列車駛離時,我從車窗回望那座煤灰色的城市,心頭不是悲涼,而是溫暖的敬意。誰說平凡不能動人?恰恰是在這些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才蘊藏著最樸素的生命力。
地圖落筆:阜新再燃,盤錦將啟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頁上鄭重寫下:
“第268章,阜新,記。她曾沉於黑,卻以微光重塑自己。她不再炫目,卻溫暖。”
下一站,是盤錦。
我要去那片被蘆葦與紅海灘染紅的世界,讓大地與海奏響最動人的交響。
盤錦,我來了。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