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麥浪的金,是蘋果的紅,
更是無數平凡日子裡默默的奮鬥與希望。”
四、民族交融:多元文化的邊地畫卷
平涼地處陝甘交界,是回族、漢族、土族等多民族聚居之地。城裡既有清真寺的高塔,也有漢廟、書院,文化在這裡交融生長。老城區清真寺外,回族老人們身著白帽,談笑風生;菜市場裡,漢族大嫂賣著辣椒、粉條、瓜果,方言裡夾雜著隴東俚語。
我隨朋友參加了當地的廟會。廟會上鑼鼓喧天、社火表演熱鬨非凡,青年男女載歌載舞。晚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孩子們燃放煙花,歡聲笑語傳遍巷子深處。
夜幕降臨,我走進一家小飯館,品嘗地道的羊肉泡饃、牛肉麵、甜醅子。店裡老少相聚,談天說地,溫暖而熱烈。
我寫下:
“平涼,是文化的長河,
千百年來,民族與信仰在這裡交融,
像黃土高原的河流一樣,彙聚成歌。”
五、革命印記:紅色熱土與信仰之光
平涼不僅是古道要衝,也是革命老區。紅軍長征途經此地,留下無數動人事跡。平涼烈士陵園靜臥城郊,青鬆翠柏下,烈士英名碑靜靜守望。
我參觀了平涼革命紀念館,館內陳列著紅軍遺物、曆史照片和手抄標語。講解員動情講述紅軍戰士在這裡忍饑挨餓、夜宿荒山、堅持信念的故事。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瞻仰,老人帶著紅領巾,孩子們在鬆林間追逐。
紀念館外,山坡下的田野一片翠綠。曾經的烽火邊地,如今已是和平豐收的家園。
我寫下:
“信仰如火,照亮黃土高原。
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不屈與新生。”
六、崆峒夜色:黃土月明,心歸何處
夜色降臨,平涼的燈光點亮隴山和田野。老城區的街巷裡,月光灑在石板路上,夜市攤販熙熙攘攘。崆峒山的剪影在遠方天幕下愈發高遠。
我獨自走在崆峒山下的小路,夜風帶來山野清香。山寺鐘聲隱隱,偶有夜行人影。田野邊,農家小院燈火微明,炊煙未儘。城市一隅,青年在小廣場上唱歌、跳舞,老人們圍坐講述著過去的歲月。
我仰望星空,心裡生出一種溫柔的遼闊。平涼,不隻是曆史古城,更是現實與夢想交彙的地方。我的腳步尚未停歇,心中的地球交響曲,正隨著夜色緩緩流淌。
我在地圖上鄭重落筆:
“第309章,平涼,記。
崆峒雲深,古道如歌。
這是邊關春秋,也是溫暖人間。”
下一站,天水。
我要去麥積山下,探訪“羲皇故裡”,繼續追尋中華文明的源頭和西北的傳奇故事。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