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黃土遺韻:曆史深處的平川與農田
白銀不僅是礦業之城,更有廣袤的黃土高原和平川沃野。市區北部的平川,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節點。這裡的田野阡陌縱橫,春夏時節小麥青翠,秋天玉米金黃。
我前往靖遠縣農村,探訪本地農民老丁的家。老丁熱情地帶我參觀麥田,講述旱作農業的故事。過去,這裡常年乾旱,莊稼靠天吃飯。近十年水利工程帶來希望,引黃灌溉、打井蓄水,種植結構優化,蔬菜、瓜果、葡萄都能豐收。
鄉村的黃土窯洞、白楊林、蘋果園裡,是最地道的鄉愁。村頭小賣部傳來吆喝聲,孩子們放學後在田埂上玩耍。村民夜晚在場院納涼,婦女們在燈下織毛衣,男人們圍坐喝茶,天南地北地拉家常。
我寫下:
“白銀不僅有礦山的堅硬,
也有土地的溫柔。
這裡的每一粒麥子、每一枚葡萄,
都藏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堅持。”
五、移民文化:戈壁邊上的多元煙火
白銀地處西北門戶,漢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在此交融。靖遠、會寧等地自古是兵家必爭、商旅雲集之地。清真寺和廟宇、集市和茶館並存,節慶時分,舞獅、社火、花兒民歌此起彼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趕上一場鄉村集市。攤位前琳琅滿目的乾果、牛羊肉、手工掛毯、皮影戲具,回族大叔賣著酸奶和羊雜,漢族大媽吆喝著賣麵點。青年男女在集市中央跳起花兒,老人們圍坐拉胡琴、唱小調。孩子們看皮影、追蝴蝶,臉上沾著糖人的甜蜜。
夜幕下,黃河邊上的村莊燈火點點,清真寺的宣禮聲與村廟的鐘聲交融在夜風裡。城市與鄉村的界限漸漸模糊,文化與情感的紐帶在這裡悄然延展。
我寫下:
“多民族的煙火,
點亮黃河岸邊的夜晚。
白銀,是包容與交融的縮影,
也是堅韌與溫情的舞台。”
六、礦山夜色:鋼鐵與星河下的冥思
夜晚的白銀,燈火璀璨。礦區的高大燈塔與城區的霓虹交相輝映。走在城市邊緣,遠處的礦山如沉睡的巨獸,夜風裡帶著礦石的清冷。城市公園和黃河兩岸,青年們在歌唱、舞蹈,老人們伴著收音機散步。
我獨自坐在黃河堤畔,望著河水反射著點點燈火。身後,是城市的喧囂與礦山的靜謐,腳下是千年黃土和礦脈的交錯。思緒回溯到無數礦工揮汗如雨的歲月,也憧憬著白銀更加綠色、開放、包容的明天。
我在《地球交響曲》的地圖上鄭重寫下:
“第312章,白銀,記。
礦山與黃河,堅韌與希望,
在這裡,時代與生活同歌共舞。”
下一站,蘭州。
我要沿黃河而上,去往西北重鎮,看黃河水如何穿城而過,體味絲路與現代文明的交響。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