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盞,每一塊布都承載一代人的願望與祝禱。”
黃昏,我登上古城旁的山崗。低矮的屋頂與金色的清真寺穹頂交錯,炊煙緩緩升起。小孩在坡下奔跑,晚禱的吟唱聲自遠方飄來,如風中低語,穿越層層時光。
那一刻,我不再覺得自己在旅途,而是坐在一場儀式的中心。
那聲音仿佛告訴我:你終會回歸,哪怕你從未屬於。
我寫道:
“苦盞的晚禱,是一首悄悄流進靈魂的旋律。”
入夜,我前往城南墓園,一片風沙中的黃土丘陵。墓碑斑駁卻堅毅,每一塊都像一個未完的故事,等候有人來續寫。
我坐在一塊碑旁,點起黃油燈。燈火微弱,卻照見碑文上一行行仍可辨認的詩句。我忽然意識到,這裡不僅是埋藏亡者的土地,也是埋藏故事的圖書館。
一位年輕人也來到墓園,說是為祖父點燈。他說:“我們不靠紀念活著,而是靠繼續。”
我點頭。風吹過,他走遠,那盞燈卻在夜色中愈加明亮。
我輕聲寫下:
“苦盞的夜,比白晝更清醒。”
清晨,霧氣未散,我再次回到城牆,望著苦盞緩緩蘇醒。鳥群從穹頂飛起,商販推車穿街走巷。風中夾帶著茶葉、煙火與雪後的清涼。
一位老婦遞給我一枚金線織成的花結,說:“戴著它,夢不會斷。”
我鄭重收下,將它夾進《地球交響曲》的封頁中。
我輕聲對自己說:
“下一站,伊斯塔拉夫尚——那是中亞山穀裡的一封情書。”
我翻開新的一頁,筆尖輕動:
“苦盞,是時光給我的一杯茶,入口苦,回味長,喝完,就懂得了什麼是記住。”
那夜我住在一戶塔吉克老人的家中,屋內木炭爐燃著微光,老地毯上鋪著羊毛被褥。入睡前,我喝下最後一口茶,竟在夢中聽見駝鈴陣陣。
夢裡,我沿著絲路緩緩前行,隊伍中有老者、孩童、商人與僧侶,個個衣袍翻飛,神色肅穆。他們似乎知道我要來,將一盞盞茶遞到我手中,一盞苦,一盞甘,一盞淚中帶笑。
我夢中喃喃:“這是苦盞的魂。”
清晨,我被一陣木柴爆響驚醒。窗外雪光映入,屋內火光搖曳。雪與火在這一刻交彙,仿佛天地的兩個極點握了手。
我坐在火爐旁發呆許久,直到茶香再度彌漫。
我忽然意識到,苦盞的“苦”,不是難以下咽,而是用來提醒人心該如何清醒。真正的甜,藏在這苦之後。
我鄭重記下:
“願我此生每一次遠行,都能如苦盞這杯茶,飲苦為知,煮夢為路。”
喜歡地球交響曲請大家收藏:()地球交響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