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吳巨依約前來。
吳巨與高漸離相約在武遂附近的易水,那正是曆史上留下千古名句之地。
十月時節,草木蔥蘢,天朗氣清,易水四周充滿生機,誰也不會想到,二十年後竟有人從此處踏上刺殺秦王的不歸路。此刻,這不過是一處宜人的出遊勝地。
亭中擺了幾壇燒刀子美酒,吳巨早到,不久高漸離也背著築盒到來。
“高兄!”
“諸葛兄!”
吳巨起身,二人互致問候後落座。吳巨為高漸離斟滿酒,兩人舉杯同飲。
高漸離讚道:“好酒!”
他察覺這酒比市售的更加醇厚,入口即令身心愉悅。
“特意從酒肆取來的,佳釀自當配美酒!”吳巨笑道。
高漸離點頭:“諸葛兄所言甚是,你費心了。”
吳巨從食盒中拿出些小菜、水果和點心置於桌上,以免隻顧飲酒。
二人並未急於談及正事,而是隨意交談。
出遊本該如此,若一坐下就擊築作詩,便與平日工作無異。
適當時機,吳巨問道:“高兄如何看待天下局勢?”
“不關心。”高漸離搖頭,“我對官場與軍旅毫無興趣,天下風雲變幻,與我這樂師何乾。”
“那麼高兄對秦國怎麼看?”吳巨繼續問。
“秦國如猛虎盤踞西方,意欲吞並天下,但此事與我無乾。有韓、魏、趙、楚等國對抗秦國,我認為秦國要統一全國絕非易事。”高漸離邊飲酒邊說道。
或許高漸離對政治不夠敏銳,才會有此想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燕國人,與秦國並無直接交界,接觸不多。過去數百年間,秦國很少將兵力帶到這片土地上,反倒是趙國曾在年前與燕國爆發鄗代之戰。
如果是韓、魏、趙三國的百姓,或許會對天下局勢有所擔憂,甚至因戰爭帶來的痛苦而對秦國產生敵意。
高漸離的想法讓吳巨感到滿意,至少將來他若以真實身份示人時,不必擔心被高漸離敵視。
“我是淮右的一介平民,天下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吳巨說道。
高漸離思索片刻,笑著回應:“確實如此,我也是燕南的一介布衣,天下於我何乾?對我來說,築、曲子、詩文、酒,以及三五知己和家人,便是最值得珍惜的事物,其餘的我不想多想,想多了隻會徒增煩惱。”
“同樣是愛酒之人,你和我的另一位朋友截然不同。”吳巨感歎道,“他是韓國的貴族子弟,胸懷大誌,希望能振興國家,隻是路途漫漫。”
高漸離點頭表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儘管他對政局不感興趣,但他大致了解韓國的現狀,對這位友人的抱負十分欽佩。
他好奇地問道:“諸葛兄出身不凡吧?竟與韓國貴族相識?”
吳巨輕笑一聲:“純屬偶然。”
他拿出一包紙巾擦拭手上的酒漬。
“這是什麼東西?”高漸離詢問。
“這是紙,不過不是用來書寫的那種,而是更柔軟的材質,可以用來擦手,或者如廁後使用,是我從秦國帶回來的。”吳巨解釋。
高漸離取了一張仔細撫摸,連連點頭:“秦國現在發展迅速,變化日新月異,這紙也是你發明的嗎?”
“正是。”
吳巨提議:“酒已經喝得差不多了,不如請高兄彈奏一曲如何?”
“正合我意!”高漸離頓時眉開眼笑,從盒中取出築,放置在桌上。
深吸一口氣後,高漸離拿起竹尺,麵向易水,開始演奏樂曲。
築的聲音悲壯激昂,但在如此美好的時刻與好友暢談,他自然不願奏出令人傷感的旋律,因此樂聲悠揚,與“水”這一主題契合。
前半段如同涓涓細流,展現出上善若水的柔和之美。
中間部分則變得渾厚深沉,猶如海納百川般包容萬象。
最後部分慷慨激昂,帶有巨浪拍岸、百川歸海的磅礴氣勢。
一曲終了!
閉目聆聽的吳巨緩緩睜開雙眼,眼中充滿讚賞之情。
吳巨全神貫注地聆聽,儘管他的音樂品味,但仍能感受到曲中的幾分深意。不過,打動他的不僅是曲調本身,更是其中的意境,仿佛置身於曲中之境,世間罕見。
“啪啪啪!”
吳巨鼓掌讚歎:“好曲!妙極了!”
“吳兄過譽了。”高漸離笑著回應。
“好曲需有佳句相配,我為易水譜曲,你也該為水賦詩。”
吳巨站起,在屋內踱步,低聲吟誦:“百川東到海!”
高漸離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何時複西歸?”
高漸離心領神會,想起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他也在曲中表達了相似的哲理。
吳巨接著吟道: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好詩!真乃佳作!”高漸離從椅上躍起,擊掌稱讚。
吳巨則謙遜回應。
如今的吳巨已非昔日模樣,不再糾結於抄襲之事,麵對眾人時泰然自若。高漸離反複品味這首詩,認為其遣詞造句、意境構思堪稱一絕,或許日後會流傳千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愧是吳巨的追隨者!這般才情令人欽佩。
“萬萬沒想到,諸葛兄文采如此出眾。今日奏曲作詩,實乃幸事,人生得遇知己,實屬不易,當痛飲一杯!”高漸離激動不已,端杯暢言。
“說得好!來,乾杯!”
砰!
兩杯相碰,灑出些許酒液。
此後數日,吳巨與高漸離往來頻繁,彼此為對方的才華所傾倒。
起初,吳巨懷有私心,既想結識曆史人物,又想試探荊軻的下落。然而相處日久,他對高漸離的才華愈發敬佩。
高漸離同樣對吳巨的詩篇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