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超出了吳巨的預料。他原以為涉及家國存亡,百姓理應與林吾同仇敵愾,至少也會持複雜態度。
為此,他特意向一位出身周國且同樣支持他的醫家請教。
對方笑道:“你可能高估了林吾等人的影響力。”
在他看來,林吾是個偏激之人,將函穀關之戰的失敗全然歸咎於吳巨,但百姓心中清楚,秦強韓魏弱,他們原本就對韓魏取勝缺乏信心。
所以,在百姓眼中,絕不會將所有過錯都推給吳巨一人。
百姓樸素地認為,吳巨在函穀關和韓魏做的事並無不同,都是治病救人,怎能算錯?“群眾的眼睛最明亮。”吳巨感慨。醫者點頭說:“你低估了吳巨在三國的聲望。”他稱吳巨的聲望僅次於三國之王,甚至可與之比肩。吳巨帶來的青黴素救了數萬百姓,他們都視他為恩人,刺客之舉怎能不激起公憤?
午時,吳巨親赴法場,見證刺殺者伏法。鍘刀落下,人頭落地,他心中平靜。若這些人不死,他難安。
午後,他到洛陽附近的隔離區,受到熱烈歡迎。“吳大人,無恙否?”一位老者關切詢問。吳巨微笑答:“無妨,多謝。”
患者們議論紛紛:“吳大人剛遇刺便來探視,實在心係百姓。”“林吾怎會行刺?莫非想讓疫病擴散?”“此人絕非善類,恐是敵國。”“此言有理。”
林吾自以為是英雄,但百姓痛斥他。他錯在選錯了目標,若刺殺秦王子或呂不韋,或許會有人敬佩,但刺殺吳巨,隻會事與願違。
視察完隔離區後,吳巨收獲了許多醫者和患者的感謝與祝福,內心感到溫暖。
他的此次行程並非為了接受敬仰,而是來認真視察工作的。
在醫者們的不懈努力下,隔離區內已顯得安靜許多,這當然是好事,因為患者的數量明顯減少了。
“這段時間,患者的數量減少了一半,部分隔離區甚至開始拆除。”魏煥感歎道。
回想當初人滿為患、全國染疫的情景,再看看如今的情形,他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真是不容易。”吳巨深有同感。
“確實不易。”魏商陸點頭附和。
“第三批青黴素即將生產,如果沒有大的意外,這裡的疫情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吳巨說道。
魏商陸讚同:“沒錯。”
“我也該回秦國了。”吳巨說道。
“什麼?”兩人驚訝地看著他。
“看什麼呢?你們的能力完全能夠應對接下來的工作,我繼續留下也沒有意義。”吳巨說得理所當然。
“話雖如此,也不必這麼著急離開,多待些日子也無妨。”魏煥挽留道。
“還留?再留下去說不定又得遭遇刺殺,再來個新的刺客,我可承受不住。”吳巨笑著調侃。
其實他原本是想多待幾天,甚至想去韓魏兩國看看,但經曆這次刺殺後,他已沒了那份興致。
話題一轉,吳巨說道:“秦國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處理,是該啟程了。”
“這樣也好。”魏煥點頭同意。
“魏磬就不必跟我走了,年底快到了,在這兒陪你父親好好過年也不錯。”吳巨轉向身後的魏磬。
“啊?”魏磬有些困惑,怎麼話題突然轉到她身上了。
“不,還是讓她跟著你吧,學藝怎麼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魏煥嚴肅地說。
吳巨望向魏磬,征求她的意見。
魏磬思索片刻,說道:“父親說得有理,我還是跟著師父您比較好。”
“好。”吳巨點頭,未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