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李銘凱對吳巨充滿熱情,但他並未完全失去理性。聽到這話,他立刻有所反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增加紡錠數量確實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思路,但現有紡織機均為手搖操作,若要增加紡錠,設備勢必變得更加笨重,人力難以駕馭。
“那樣的話,需要的力氣會很大……”李銘凱輕聲說道。
“這算什麼難題?”吳巨擺了擺手,“我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人力不足可用水力替代。咱們山莊旁就是渭河,改用水力驅動再合適不過。”
李銘凱聽後精神一振。既然吳巨已經考慮到這一點,那這件事必然可行!
沒錯,李銘凱此刻對吳巨的信任已達到頂點。
不過……
水力驅動究竟是什麼呢?
李銘凱忍不住詢問,吳巨略作思考,卻一時不知如何解釋水車的工作原理。畢竟,水車是在東漢時期才出現的。
“這個先不用糾結,先完成紡紗機和織布機的改良再說,其他問題以後慢慢探討。”吳巨自信滿滿地說道。
“好!”李銘凱一聽,頓時鬥誌昂揚。
第187章整合紡織業的雄心
李銘凱激動得熱淚盈眶,無法抑製情緒。
改良紡織機。
這對他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他的父親、祖父乃至曾祖父都曾嘗試過,卻全都無功而返。
如此偉大的成就,卻被吳巨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彆哭了,男子漢有淚不輕彈,你不知道嗎?”吳巨翻了個白眼,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勵。
“嗯!”
李銘凱點頭,雖然手裡拿著布料,卻還是用衣袖擦掉眼淚,因為他覺得這塊布有著特彆的意義。
這是改良織布機生產的首塊布,是吳巨送給他的認可!
“李主事……”吳巨正要開口,卻被李銘凱打斷:“吳卿,您叫我小李就行。”
吳巨苦笑著,隨後兩人一起走出車間。
“銘凱,疫情結束後,你覺得口罩廠該怎麼發展?”
李銘凱思索片刻,回答道:“訂單減少,工廠裁員。”
他早已思考過這個問題。當初吳巨建廠時,前線對口罩的需求極大,隻能不斷招工。一旦疫情結束,工人便會顯得多餘。
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冗員現象愈發明顯。隨著紡紗機和織布機的進一步改良,這種情況會更嚴重,因為機器效率提升後,人力需求將急劇下降。
吳巨搖搖頭:“但我不會解雇工人。”
“為什麼?”李銘凱不解地問。
“現在各國都在防疫,戴口罩的人比戴帽子的人還多。在紡織業中,口罩生產無疑排在首位。我不想讓這座廠隻是曇花一現。”吳巨語氣平淡地說。
“等到紡織機改造完畢,工廠要拓展業務,承接更多訂單,不僅限於口罩,還包括衣物、帽子、鞋子、被褥等所有紡織品,把口罩廠變成紡織廠。”
李銘凱精神振奮:“您的意思是……?”
“我要統一整個秦國的紡織業!等紡織機改造完成,整個秦國的紡織品都將出自我們廠!”吳巨臉上滿是雄心壯誌。
李銘凱皺眉道:“這事恐怕不易。”
“有何難處?”對方追問。
“紡織這一行,單靠我們怕是難以承擔。”
“一口不成,那就分幾次來,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樣,科技的進步會淘汰舊設備與技術。如果他們跟不上,自然會被我們取代。”吳巨淡然一笑。
眾人默然。
吳巨的話雖冷酷,卻是現實。
一旦紡織機改良,效率大幅提升,其他工廠能與他抗衡嗎?這簡直是不可能的碾壓式打擊。
李銘凱心跳加快,隨即眼中燃起鬥誌:“說得對!”
吳巨拍拍他的肩:“這不僅關乎商業競爭,更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大事,我們現在正是站在時代的前沿!”
李銘凱受此激勵,拱手道:“全仰仗吳兄指點!”
若不是吳巨衝鋒陷陣,他們可能早已湮沒無聞,哪來的今日?
“我稍後會派些工匠過來,改紡織機的事就交給你了,有不懂的隨時來找我。”吳巨再次鼓勵。
“多謝吳兄信任!”李銘凱激動不已。
當晚,李銘凱回家後,將吳巨給他的布料供奉起來,與祖輩的牌位同列,顯示其重要性。他在祖先靈牌前興奮地述說了白日之事。
至於那張圖紙,李銘凱隨身攜帶,片刻不離,甚至為此放棄了一些東西,每晚貼身而眠,將圖紙藏於胸口,不讓人觸碰。
多年後,這兩樣東西成了李家的傳家之寶。
再後來,它們成為留名青史的珍貴文物。
這些自然都是後話。
吳巨離開紡織廠後,立即趕往山莊。山莊目前的主要設施是鐵匠鋪和玻璃廠。鐵匠鋪裡有近百名鐵匠,他們大多是吳巨聘請的,負責製作暖氣設備的管道和爐子。少數技藝精湛且忠誠度高的鐵匠,則兼任為魁首近衛打造武器和馬蹄鐵。這些鐵匠由老於和小於帶領,而木匠因多在家具廠工作,歸張勉管理。
玻璃廠實際上隻是一個小型作坊,吳巨雖知玻璃是劃時代的技術,但在未做好準備前,僅將其工藝傳授給少數可靠工匠,在山莊旁的秘密作坊進行研究。此時,玻璃作坊負責人正向吳巨報告進展。
“我們現在已能熟練製作各類器物。”負責人興奮地展示成品:杯子、碗、盤子、酒壺等,均是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
“很好,很好。”吳巨真心稱讚。相比自己早期製作的那個簡單款式的杯子,這些新品不僅美觀,還有花紋裝飾。儘管那原始杯子他仍保留並使用,認為它作為世界首件人工玻璃器物及自己的初作意義非凡。
“沒想到我離開期間,你們技術進步如此顯著。”吳巨喜形於色,計劃給予獎勵。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