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吳巨點頭承認。
子楚深吸一口氣,指著六輛馬車問:"這些全都是?"
"全都是。"吳巨語氣堅定。
子楚的笑容幾乎要咧到耳根。
發財了!
國家財政緊張並非一日之寒,其實七國無一例外都麵臨這個問題。
秦國這邊,由於子楚的祖父秦昭襄王執政時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那段時期七國打得不可開交,結果大家都損失慘重。
後來秦昭襄王晚年,秦國開始休養生息,經過孝文王時期,再到子楚繼位,秦國才漸漸恢複元氣。
這一切離不開出身商賈的相邦呂不韋的努力。
秦國放寬了對商賈的限製,積極鼓勵經商,國庫狀況有所改善。
而且,呂不韋時常"補貼"國家開支,受他的影響,不少商人源源不斷地從七國湧入秦國,有的從事貿易,有的效仿呂不韋,將家產獻給官府換取官職。
於是,國家財政得以緩解。
子楚俯身,不顧形象地翻看箱子,清點銅錢,大致估算了一下。
"兩萬貫?"
子楚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大王數學不錯嘛。”吳巨笑道。
“那是自然。”子楚懶得多解釋:“嘖嘖嘖,兩萬貫,可是一筆巨款呢!”
“這隻是單日的收益。”吳巨提醒道。
子楚:Σ(°△°|||)︴
“而且這還隻是鹹陽一城的,其他地方的生意我們還沒展開呢。”
子楚:Σ(????)?
聽吳巨這麼一說,子楚猛然意識到自己考慮得太局限了。
若將銷售網絡擴展至整個秦國乃至更遠的地方,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一天能賺多少?
百萬貫?五百萬貫?甚至更多?
剛剛還在誇他的吳巨,此時卻讓他覺得自己之前的計算有些不夠用了。
第253章我趙子楚必須撐場子
子楚覺得自己的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這就是有錢人的生活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怪不得呂不韋總裝作對錢沒興趣的樣子。
換做是他,有了這麼多錢,也能這麼說。
有錢人的生活,真是平淡無奇又乏味。
“兩萬貫,足夠做很多事了。”子楚回到殿內,仍感慨萬分。
吳巨從懷中取出一個小本子遞給子楚:“這是簡要賬目,請您過目。”
子楚接過一看,上麵記錄著昨日秦鹽的銷售量和金額。
“很好!”
子楚很滿意,合上本子,用力拍了一下手掌。
他說:“這本子就留在我這兒,我要用它狠狠打他們的臉!”
“打誰的臉?”吳巨疑惑。
子楚這才意識到兩人理解的信息不同,便從一堆奏章中找出幾本遞給他:“你看看。”
吳巨接住後翻開,發現裡麵全是關於秦鹽的內容。
因為昨天的事情,如今鹹陽城裡所有人都知道子楚參與了秦鹽交易,成了大秦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於是不少大臣上奏勸阻子楚不要再插手此事。
至於理由,則千奇百怪,各種說法都有。
有人認為士農工商中商人地位最低,王室不應涉足商業,否則有損尊嚴。還有人覺得王室經商會破壞秩序。主流觀點則指責子楚身為一國之君,不該剝削臣民,更不該與民爭利。吳巨同樣受到攻擊,儘管當麵沒有責難,但奏章中卻對他進行了猛烈批評。
吳巨聽後冷笑一聲:"這些人簡直荒謬至極!"
"吳巨!"子楚的聲音響起。
吳巨抬頭,見子楚正指著自己,意識到自己失言了。然而子楚接下來的話卻讓他意外:"你這話倒是深得我心。"
隨即說道:"這些不過是些固執的老臣罷了,他們向來看不起商賈和經商。難道賺錢不是為了發展?臣子可以賺,商人可以賺,農民可以賺,工匠可以賺,為何我們不行?簡直是無稽之談!"
吳巨點頭表示認同:"大王,我認為從百姓處賺錢本身並不丟臉,關鍵是要用所得造福民眾,形成良性循環。"
子楚點頭:"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說得真好!我確實在百姓身上獲利,但這錢不正是用來推動國家發展、提升百姓生活?我們獲利,國家富強,百姓受益,這不是雙贏嗎?這些人目光短淺,自然無法理解。"
最後,他顯得有些憤怒。原本今天心情不錯,卻被這些建議攪亂。
子楚翻看吳巨遞過來的小冊子,即秦鹽的賬本,臉色稍顯平和:"這樣就好辦了。"
他舉起冊子:"明日早朝我會將它摔在他們臉上,順便讓他們看看,僅一天一城的銷售額就有多可觀,將來對國庫能有多大幫助?對了,關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觀點,我也要好好宣講一番!"
子楚重重地拍了兩下桌子,他已經計劃好如何在朝堂上痛斥那些阻礙國家發展的人。
“這種人簡直就是在拖國家後腿!”吳巨順著話接道,也對這些人表示強烈的不滿。
“沒錯!”子楚用力點頭表示同意。
兩人意見一致。
各自回到座位上喝口茶潤嗓子,剛才激烈討論讓嗓子都有些沙啞了。
“你說的國營企業,簡單來說就是王室直接參與商業活動。以前呂不韋有時也陪寡人做些生意,但始終不成規模。你那天提到這個主意後,我就一直在思考,最終決定非做不可。這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子楚說道。
吳巨點頭讚同。
“所以……”
子楚走近吳巨,誠懇地說:“下次有類似的機會,一定叫上寡人。隻要是為國家和百姓謀福利的項目,作為趙子楚,我必須支持!”
吳巨愣了一下。
原來子楚是為此而來。
“不用擔心,這樣的機會多得是,我還有許多想法未付諸實踐,現在隻是開始而已。”
子楚聽後眼睛一亮。
從馬蹄鐵到燒刀子,從酒精到紙筆,再到茶葉和精鹽……
僅這些就已經很厲害了,若全部展現,後果難以想象。
這更堅定了子楚的決心,一定要儘快讓吳巨正式加入秦國。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大部分封侯拜相的人靠的是武功,即開疆拓土和戰場上的功勞。
而吳巨的貢獻不在帶兵打仗,卻絲毫不遜色。
單是在三川之戰中的關鍵作用,就足以讓他獲得封君或封侯的資格。
這絕不是誇大其詞。
即便不提兩個月前結束的鄗代之戰,樂乘不過是因叛秦投趙,並率軍取得一次勝利就被封為武襄君,而廉頗的功勞占六七成,樂乘頂多三四成。
吳巨助秦打贏三川之戰,此役涉及韓、魏、秦三國,而他國伺機而動,險些引發合縱之勢,其影響豈不勝過燕趙之間的鄗代之戰?
即便忽略三川之戰的功績,單論馬蹄鐵,它已顯著提升秦軍騎兵戰力,如今精銳騎兵可與趙國的趙邊騎相匹敵,這在過去難以想象。然而,這項技術至今仍是秘密,無人知曉是吳巨所創。
至於精鹽,不僅讓百姓得以食鹽,還為國家創造了巨額收入,緩解了財政壓力。僅此數項,便足以讓吳巨受封侯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楚期待吳巨主動索求獎賞,卻不見動靜,心中焦急,此事幾乎成了他的心病。
子楚感歎道:“吳巨,你又為秦立下大功,寡人不知如何獎賞才好!”吳巨聽後苦笑回應:“權且記著,後定會討回這些功勞,望大王莫要吝嗇。”
子楚心中雖答應,但仍暗自腹誹。隨後話題轉向國營企業,子楚問及新型紡織機進展,提及精鹽已成,紡織機卻未完成。
吳巨解釋道:“大王放心,月底前應該能完成,屆時大王便可放手一搏。”子楚滿意點頭,又遞來幾份奏章,其中涉及秦鹽之事,內容較之前者更為中肯。
吳巨接過查看,發現奏章雖論及秦鹽,但至少沒有惡意指責。
提到其他鹽商的困境,吳巨所售的精鹽因物美價廉而廣受歡迎,導致市麵上粗鹽滯銷,讓其他鹽商幾乎無利可圖。對此,幾位大臣上書表達擔憂,雖未明確評判此舉的好壞,但隱約流露出對這種競爭方式的不滿。
吳巨理解其意圖,認為這些大臣並非出於善心,而是因為鹽商們曾是他們的合作夥伴,甚至部分業務受他們操控。如今鹽商們可能向朝廷舉報此事,大臣們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因此再次上書請求子楚網開一麵。
子楚洞察了大臣們的意圖,卻將奏章交給吳巨並非出於同樣的目的,而是真心覺得這樣的競爭過於殘酷。吳巨看過奏章後,迅速回應道:“此事不必太過激烈,對我們並無益處。”
思索片刻後,吳巨表示願意接手處理此事,並得到子楚的認可。雙方都清楚,給予這些鹽商生存空間並非難事,對於子楚和吳巨而言,這點恩惠不過是舉手之勞。
“臣告退。”吳巨拱手準備離開時,被子楚叫住。“還有一件事,”子楚提醒道,“明日記得上朝,彆缺席了。”吳巨點頭應允,承諾定會到場觀禮。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