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城外吳家莊,一座大型廠房建成。
吳巨站在廠房前主持剪彩儀式。
“我宣布,大秦家豬飼養與處理中心正式營業!”吳巨大聲宣布。
掌聲熱烈。
牌匾掛上後,工人開始工作,圍觀人群陸續散去。前來參加儀式的治粟內史祁農找到吳巨,拍了拍他:“老吳,為什麼給它取這麼長又拗口的名字?”
最近因糧油廠和豬肉事務,祁農常與吳巨接觸,兩人漸漸熟絡,吳巨因此有了“老吳”的稱呼。
“長嗎?”吳巨一愣。
這可比“國土戰略防禦攻擊和後勤保障局”簡單多了。
他看著大門上的牌匾。
彆人的牌匾規整地掛在門正中,兩邊留有空隙,而他的幾乎占滿整個門寬,長度足有兩人。
“嗯……若你覺得太長,可以叫它東廠。”吳巨摸著下巴說。
“東廠?這個名字倒簡潔。”祁農琢磨了一會兒,“這有什麼特彆含義?”
話音未落,他就明白了:“哦,是因為建在吳家莊的最東邊?”
吳巨覺得整天喊“地皮”太麻煩,他那塊地比村子大,比縣城小,地皮及其上麵的建築全歸他個人所有,因此大家漸漸稱這裡為“吳家莊”。吳巨自己沒察覺到這個名字和選址的巧合。
吳巨解釋說自己提議叫這兒“東廠”是有原因的。大秦家豬飼養與處理中心這個名字前半部分“家豬飼養”很好理解,他和祁農這段時間正忙著推廣豬肉。作為主要負責人,吳巨當然得跟上潮流,而且養豬販豬利潤可觀,所以他就在城外建了個養豬場。不過這屬於他的私人生意,與推廣行動無關。關鍵在於吳巨提出的去除豬腥臊味的方法,這是推廣的核心。
“處理中心”的“處理”二字意指屠宰等環節。之所以寫成“處理”,是因為“屠宰中心”聽起來不夠文雅。明白了這一點,就能理解為什麼吳巨建議簡稱為“東廠”。
東廠這個稱呼很快傳開,大家都這麼叫,也沒深究其中含義。
吳巨和祁農走進東廠參觀。一進去,祁農就讚歎:“老吳,你這兒真乾淨,普通人家的豬圈又臟又臭,有的還連著廁所,你這兒完全不一樣。”
“當然啦。”吳巨自豪地說,“我這兒特彆講究衛生,有十多個工人專門清理豬糞,還會定期給豬洗澡、消毒、通風,空氣裡幾乎沒異味,飼料也很正規,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
祁農點頭表示認可。
豬圈裡,上百頭小豬正圍在飼料槽旁吃得津津有味。這些豬渾身漆黑,皮毛乾淨。
"還挺可愛的。"祁農說道。
"等它們長大了就不會這麼想了。"吳巨回答。
祁農沒接話,隨即問道:"這些豬都過了吧?"
"沒錯。"吳巨點頭,接著解釋:"豬越早越好,這樣能減少腥味。最好是在斷奶前後,隻要確保安全,儘早處理就好,年紀越小越好,這樣傷口也會小一些,容易恢複。"
祁農恍然大悟:"受教了。"
"要不要看看具體的過程?"吳巨邀請道。
"當然好啊!"祁農興致勃勃地回應。
"跟我來。"吳巨領著祁農走出豬圈,來到操作間。
房間通過一麵大鏡子分成了兩部分,像審訊室一樣。吳巨和祁農站在一側,另一邊則是豬和負責的工作人員。
隨著命令下達,一隻剛出生的小豬被放到手術台上,幾名穿白大褂、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拿著手術刀圍了上去。
"我們醫生稱那兩個東西為"勢",切掉它就叫"去勢",給豬做這個就叫"劁豬"。"吳巨開始向祁農介紹。
"劁豬的好處很多。首先,豬的性格更溫和,更適合人工養殖;其次,公豬母豬可以混養,不用擔心突然多了很多幼崽。這對養殖場來說很重要,不過更重要的是後麵兩點——被劁過的豬完全沒有腥味,肉質更細膩,而且出欄時間大幅縮短。"
祁農一邊聽,一邊點頭,目光始終盯著那邊的豬。
聽到最後,他有些不解:"為什麼出欄時間會縮短?"
"豬發育成熟後,受性激素影響,體重增長變慢。後的豬不受性激素乾擾,生長速度更快。"吳巨解釋道。
祁農和周圍的人都對吳巨的知識表示欽佩。
"雖然聽不太明白,但感覺真的很厲害,不愧是吳卿啊!"
"連豬的事情他也了解得這麼清楚?"
"那是當然,醫家領頭人豈是徒有虛名,不僅對人了解透徹,對豬也是門兒清。"
"吳卿這般模樣,定是不少豬受了他手下所害。"
吳巨感受到四周投來的敬仰目光,感到十分不自在。
雖說是實打實的敬仰,可這敬仰卻透著幾分怪異。
不多贅述,裡麵的人已拿起刀具。
分開腿間。
精準定位。
動作利落。
一刀見成效!
一氣嗬成!
血濺而出,小豬發出尖銳的哀嚎。
隨即,工作人員為其塗上防感染、助愈合的草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場的男人無不膽寒,本能地夾緊雙腿。
唯獨祁農毫無懼色,反而高呼:"精彩!乾淨利落,好技藝!"
吳巨皺眉,以審視異類的眼神看向這位治粟內史,暗想這祁大人怕是有特殊嗜好嗎?
念頭閃過,他悄然退開幾步。
身為近年來發展迅猛、規模龐大的幾位商人之一,吳巨家財豐厚,他旗下產業無論煤炭、酒、秦鹽、銅鏡、茶葉,隨便拿出一項都是行業巨頭。
他的行為常預示市場趨勢,蘊含巨大商業機遇。
於是有人想到一條捷徑:吳巨做每項生意都賺得盆滿缽滿,隻要觀察他旗下產業動態,豈不是能把握良機?
這次,“東廠”開業的消息在鹹陽引起轟動。
投機者蜂擁至吳家莊,參觀這家名字古怪的新產業。
然而,儘管廠房氣勢恢宏,卻找不到特彆之處。
特彆是牌匾上的“家豬”二字!
涉及豬,讓許多商賈頓時沒了興趣。
從前也有不少人嘗試開發豬肉價值,但均以失敗告終。
漸漸地,也沒人再關注這方麵。
接連數日,東廠未傳出新消息,人們快淡忘此事時,吳巨忽然發布聲明。
他公開了東坡肉的秘方。
東坡肉,又稱紅燒肉,一直是結海樓的招牌菜,深受顧客歡迎。然而,這道菜背後一直有個謎團——到底用的是什麼肉?
食客和廚師們絞儘腦汁,嘗試了各種肉類,從常見的牛肉、羊肉到少見的馬肉、驢肉,甚至雞鴨鵝肉,但都無法還原那種獨特的口感。
這次終於大白:“原來是豬肉!”
“我們最愛吃的東坡肉竟然是豬肉做的?”
“他們是如何去掉豬肉的腥味的呢?是不是用了特殊香料?”
結海樓的顧客對此議論紛紛。雖然大多數人對豬肉並無偏見,但豬肉特有的腥臊味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人們開始懷疑,這是不是出自那位神秘人物吳卿的手筆。有人聯想到城外新開業的東廠,認為這兩件事可能有關聯。
果然不出所料!吳巨宣布東坡肉配方後不久,官方就發布了一項公告,大力推廣豬肉養殖。
公告指出,通過一係列技術革新,已經能夠有效去除豬肉的腥臊味,並縮短豬的生長周期。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糧食產量,改善民生,鼓勵民眾養豬,並提供政策支持和補貼。
公告引發了廣泛關注,尤其是一些細節讓在場觀眾震驚不已。
【此技術除令豬失去繁殖能力外,暫未發現其他弊端,反而具備諸多優點:生長迅速——經處理的豬出欄時間僅為普通養殖豬的一半;無腥臊味——豬齡越小,異味去除越徹底;出肉率高——較普通養殖豬高出至少一半;易於飼養——處理後的豬性情溫順等。有意者可持身帖,將豬送往城外吳家莊東街的大秦家豬飼養與處理中心進行處理。】
見此消息,百姓們愈發好奇。
“照這樣看來,豬的優勢遠超牛羊。”
“不能繁殖是一大缺陷,這不是成了單次交易了嗎?”
“你真是頑固,隻需保留優質公豬和母豬作為種豬即可,讓這些豬專司繁育,豈不是源源不斷有新豬供應?”
“而且還有另一好處,豬的繁殖速度比牛羊快得多,牛羊一胎最多兩三隻,而豬卻能一次產七八隻。”
“聽你這麼一說,養豬確實大有前景。”
“不過這個技術似乎有些殘忍。”
秦國的富商們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青石茶莊內,富商們正品茗閒談。
“這一回,豬肉定會擺脫廉價肉的標簽。”
“那是自然!你知道嗎?東坡肉菜譜發布後,去結海樓點這道菜的人不僅沒減少,反而比平時增加了三倍,由此可見,若無腥臊味,大眾對豬肉還是相當認可的。”
眾人對此話題饒有興趣,但也有不少人為錯失良機而捶胸頓足:
“我已經打聽了,這事由吳巨發起,據說是他研發了這項技術並與官府合作,在城外吳家莊建起了養殖場,還在大規模收購豬和豬崽,顯然他已經占據了這門生意的主導地位,又錯過了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