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紙甫一發行,考生們的目光便聚焦於算分。
鹹陽街頭巷尾,常見學子伏案疾書,左手持報,右手執筆,默默演算得分,神情或愁眉苦臉,或喜形於色,甚至有人邊算邊懊惱地拍打自己。
算畢,見總分,不由哀歎連連。
即便世家大族亦是如此場景。
鄧府。
鄧家家主凝視著一張張粗略統計的成績單,怒火中燒,青筋暴起。
“廢物!全是廢物!”
“族內近半數人未達會試標準,鄧家竟無可用之人乎?”
他冷眼掃視座下子弟。
“鄧雲,308分……”
“鄧坤,364分……”
“鄧豐年,345分,算學滿分150分,你為何僅得3分?”
“等等,3加26怎會成345……”家主冷靜分析後愈加震怒,“你竟還多算了10分,難怪算學不及格,愚鈍至極!”
鄧家子弟瑟瑟發抖。
鄧家家主眉頭緊鎖,愈發認定考前獲答案至關重要。
初試結束後的兩日,吳巨幾乎全身心投入科舉事務。
首先接收各地考場遞送的考卷。
每份考卷均匿名糊名後密封入箱,貼封送至鹹陽,由專人負責批閱。
為確保保密性,吳巨經過反複考量,最終選定城外的吳家莊作為閱卷場所。
此處房屋充足,便於安排。
閱卷期間,場地封閉,所有人不得出入,食宿均在場內解決。
吳巨向子楚彙報後,召集了三遷號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批閱普通題目。這類工作無需特殊技能,隻需核對答案即可。
對於作文和策論這類無固定答案的題目,則需由三人以上共同評審打分,部分特彆優秀的文章還需吳巨與最初的出題人如唐秉等進一步商議決定。
從初試首日算起,曆經四天的努力,書、史、數、策論、禮法五科總計近十萬份試卷全部批閱完畢。
接著便是統計總分,並將結果填入成績單中,最後通過特定方式寄出。
關於成績單的寄送,吳巨早有計劃。儘管當時已有完善的郵驛係統,但主要服務於官方,普通民眾無法使用。而且鹹陽的快遞人員數量不足以應對如此龐大的成績單數量,若等待他們送達,恐怕會考已經開始了。
因此,吳巨決定另尋途徑。自大秦報社推出訂閱服務以來,每月定期為訂戶遞送報紙,這種方式顯然更為高效。隻需在訂閱單上注明地址,每期報紙便能按時送達。
於是,吳巨命令鹹陽的所有快遞員集合,指示他們攜帶成績單,按街道逐戶投遞,實行“持準考證領取”的製度。同時,他還組織車隊將成績單送往其他城市,采用同樣的方法分發。
在吳巨的調度下,鹹陽的大街小巷出現了許多忙碌的快遞員。
“顧思文!拿著準考證來簽收你的成績單!”
“好的,馬上!”
鄭祺的成績單到了,初試通過的消息讓他驚喜不已。“恭喜恭喜!”他忍不住笑著回應。
很快,全城的考生都收到了自己的成績。有人歡欣鼓舞,有人愁眉不展。像博聞、龐士安這樣的學霸,看一眼成績就隨意丟在一旁,繼續埋頭苦讀準備會試,對他們來說初試通過是理所應當的事。若是沒過,那才真是無顏見人呢。
而另一些人則欣喜若狂,甚至在街頭仰頭大笑,引來路人紛紛側目。也有不少人懊惱歎息,因為差一點點就通過了,這讓他們懊悔不已。
各種情緒交織,科舉報名處又熱鬨起來。按規定,參加會試需持初試的準考證和成績單換領會試的準考證。內史地區原本有一萬八千多名考生,經過初試篩選後隻剩下一萬人左右,遠超預期。
成功過關的考生得以繼續追逐夢想,即便分數最低的也能獲得做官的機會,成績越好官職越高。而未能通過的考生隻能遺憾退出。
初試就此落下帷幕,時間是月14日,距離會試僅剩三天。
這兩日更新情況不佳,深感抱歉。從今日起將儘力恢複正常更新節奏,爭取達到十二月的目標:完成125萬字,並著手新書的創作,至少完成開頭部分。
月14日,又是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鄭祺雖然早早熄燈上床,卻翻來覆去難以入睡。他乾脆披衣起床,點燃油燈,坐在桌前繼續複習備考資料。
鄭祺明白,對於出身寒門的他來說,這或許是唯一的機會。他絲毫不敢鬆懈。
短短三日轉瞬即逝,會試的日子終於到來。這三天裡,全國各地通過初試的考生紛紛湧入京城。
成千上萬名考生彙聚一堂,鹹陽城的客棧生意異常興隆,房間供不應求,價格一路攀升。同時,大秦書齋的生意也十分紅火,每天都有大批學子購買文房四寶及各類書籍。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