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會試重新啟動。經曆之前的案件,無論是世家、考生,還是其他人,如今都恢複了平靜。儘管在檢查階段又篩出了近二十名作弊者,但會試總體上仍順利展開。
考場內,一些考生注意到原本坐在身邊的同伴不見了。無需多言,他們因作弊被抓走了。這一結果正應了報紙上的那句諷刺——“未入仕,先入囚”。
考試按照慣例分發試卷和文具。上午一個時辰考語文,下午兩個時辰考曆史和數學。一天的考試結束後,考生們照例開始抱怨試題難度。許多人反映這次啟用的三號卷比以前的一號卷更難,讓人頭疼不已,尤其是數學部分。
“到底是誰把雞和兔子關在一起的?!”一位考生憤慨地喊道,引發一片附和聲。“你們懂不懂科學養殖?雞和兔子怎麼能混養?”有人隨聲附和。
確實如此。這個困擾過吳巨童年的經典問題,如今成了他的“武器”,專門用來折磨他人。不過,考慮到這個時代數學水平有限,後世的二元一次方程、幾何、函數甚至微積分對他們來說太過深奧,即便是一些初中生的題目,放在當下也足以讓大多數人抓耳撓腮。因此,吳巨出題時已儘量簡化,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
他索性從古代算書中選取題目,除了《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還有以下幾題:
“物不知數”題:今有若乾物品不知其數量,若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此物共有多少?
“老鼠打洞”題:今有一堵牆厚十尺,兩隻老鼠相對打洞。大鼠每天挖一尺,小鼠同樣挖一尺。但大鼠每日加倍,小鼠每日減半。問幾天後兩隻老鼠會相遇?各自挖了多少?
“引葭赴岸”題:今有一池塘邊長一丈,池中蘆葦高過水麵一尺。將蘆葦拉向岸邊,剛好與岸齊平。問水深、蘆葦長各為多少?
“百雞”問題:現有公雞一隻,價值五錢;母雞一隻,價值三錢;三隻小雞合計一錢。用百錢購買百隻雞,請問公雞、母雞和小雞各需多少?
這樣一個算學尚未興盛的時代,讓眾多考生苦不堪言。數學考試結束後,他們神情呆滯,頭發淩亂如雞窩,旁人若不知情,還以為遭遇了暴打。
當得知此次數學試題主要出自吳巨之手後,考生們不禁仰天長歎。
唉,吳大人為何如此待我們!
此消息傳至吳巨耳中,他先是一愣,隨後說道:“他們或許為時過早地焦慮了,明日還有策論考試呢。”
正如吳巨所料。
次日,考生麵對策論題目時,個個目瞪口呆。
本以為會試會比鄉試更難,卻沒想難到這般程度。
不僅如此,題目數量也增加了,由鄉試的四題增至會試的六題。
此時,考場外二十米高的台上,吳巨、子楚、呂不韋、李斯、嬴勵、揚煊、祁農等朝廷重臣皆已到場。畢竟這是會試,而策論又是其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不知此次會試能湧現出多少英才。”吳巨感慨,“或許有人的回答可以直接作為政策參考。”
“那你到底出了些什麼題,我還不清楚呢。”祁農說道。
吳巨讓人取來幾份試卷供大臣觀看。考試已經開始,考場封閉,試卷已無秘密可言。
第一題:論刑罰與獎賞之忠厚之道。
第二題:安定國家與保全軍隊的方法。
第三題:塞外有林胡、樓煩,北有匈奴,如何製衡胡人?
第四題:周代有諸侯而亂,無諸侯又該如何治理?
祁農等人看完後連連搖頭。
“說起來,你出的題目確實難。”
“這些題,我感覺自己也答不上來……”
“這說明你是靠關係當上的官。”
“放肆!你若能答得上來,我就服你。”
大臣們就此展開議論。
“你覺得這些題目是不是有點偏難,抬高了會試的門檻?”祁農問道。
吳巨搖了搖頭,“會試的分數線提升了,從原本的680分上調至750分,新增的70分全歸策論,這些題目分值很高,多數考生隻要在書、史、數上正常發揮,策論中六題裡有三題不過多丟分,就能達到及格線。當然,前提是得分,若是胡亂作答,最終得零分,也隻能怪自己沒有入仕的福分。”
“實際上,750分的及格線為450分,前三門每門150分,若滿分即達線,更何況後麵還有三門。我的初衷是,如果書、史、數加上禮法和體育都能正常得分,及格不成問題;若有人能在策論中拿下高分,成績就會格外突出,遠超他人。”
眾人表示認同。
祁農仍在審閱試卷,“你這個題有些特彆,但說不出哪裡特彆。”
“哪一題?”吳巨靠近了些。
“第五題,假設你是縣官,兩位母親爭奪一個嬰兒,在公堂上哭泣爭辯,都說孩子是自己的,卻無法確定誰真誰假,叫醫生診脈,得知二人剛生產不久,該如何判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巨點頭,“這是測試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處理事務的方式。”
“那該如何解答?”子楚突然來了興趣,他也看過試卷,思考良久卻無完美方案。
吳巨微笑著說道:“將孩子劈成兩半。”
眾人一臉疑惑。
這麼極端?
子楚也震驚了。
“這……不太合適吧……”祁農眨眨眼。
“彆急,聽我說完。”吳巨接著說,“一個孩子不可能有兩個母親,這兩人中必有一假,我作為縣官,提議劈開分給孩子,兩人必定會有不同反應,我用刀斧威嚇她們,願意舍棄生命阻止的人才是真正的母親。”
眾人聽後恍然大悟,覺得這才是正確答案。
子楚頻頻點頭。
“不得不說,換做我肯定想不到這個辦法。”祁農說道。
“這便是我心中最佳答案。”吳巨回應。
“還有彆的解答方式嗎?”祁農問道。
“當然有了,我知道一個辦法。”吳巨點頭回答。
“具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