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滿嘴流油的子楚和呂不韋這才明白,吳巨這次費勁做這麼多美食,是為了回應商販的輕視,同時也是受魏磬等人的激將法所驅使。
遙憶往昔,杯天帝亦曾掃除,於黑暗時期逆流而上,力求在盛世中保持清醒,獨善其身,卻終因功敗垂成,被汙穢侵染,如今常陷迷惘,難以維持常態。
三日後,殿試到來。
吳巨早早起身,驅車入宮。
今日既是殿試,也是早朝,流程安排為先早朝後殿試。
甚至為了不影響殿試,早朝時間還提前了。
這讓平日賴床的吳巨頗為苦惱。
進入宮城,在鹹陽大殿站定位置後,開始打哈欠。
不久子楚便到,端坐王位,朝會開始!
今日議事內容中有幾條與吳巨相關。
其一是戶籍製度改革,這是大事。
對科舉泄題案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指紋,子楚極為重視!
他計劃推行戶籍改革,增加指紋記錄。
秦國戶籍製度初創時較為粗糙,曆經曆代完善,最終在商鞅變法中成型,形成係統性規定,個人信息需在官府登記,分為兩份,官府持有的稱為戶籍,百姓持有的叫“照身帖”,照身帖包含姓名、出生日期、職業、籍貫、外貌特征等信息,功能類似後世身份證,但更加嚴格,無照身帖不能留宿旅店,更無法進出城池。
新戶籍製度實施後,百姓需前往官府更換照身帖。
新照身帖仍含姓名、出生日期、職業、籍貫、外貌特征等基本信息。
不過,材質從竹板改為紙張,更輕便易攜,省去刻字步驟,隻需填寫即可。
這也有助於防偽,可用特殊材質和顏色的紙張,不易偽造,再加蓋官府印章,還可設計真正的防偽標識。
此外,更換新照身帖時,還需在官府戶籍中錄入個人十指指紋。
新政預計於十月中旬推行。
廷尉司右監出列建議:“是否需新增人像項目?如今官府可大量培養畫師,將畫像納入戶籍與照身帖。”
子楚詢問群臣意見。
李斯搖頭:“此舉費時費力,秦國百姓數百萬,為每人繪製畫像,工程浩大。雖可培訓萬名畫師以提高效率,但戶籍改革後,這些畫師恐將失業。”
右監點頭承認:“是我考慮不周。”
子楚示意,轉向吳巨:“你怎麼看?”
吳巨搖頭:“不必。我的相機研究已初見成效,不久即可實現快速攝影,不論質量還是效率,均優於素描。”
子楚眼前一亮,記起拍照之事,說道:“很好,此事暫且擱置。”
另一議題涉及指紋技術。子楚計劃在官府捕快中培養掌握碘熏法的人員,分布到各地。
吳巨主動表示可親自教授十餘人,再由他們推廣。
碘作為關鍵材料,將從齊國采購海帶交由吳巨提煉,成品下發至各地。
朝會持續一小時,結束後討論殿試事宜。確定細節後,吳巨與三位副考官告退離場。
出宮後,他們迅速抵達鹹陽宮大門,見到1800多名考生。
遠處便認出熟悉麵孔:博聞、龐士安、白皓、曹公儉、衛叔顯、田扶等。
李斯感歎:“最終參與會試的考生中,世家子弟仍占多數。”
“約七成,我已統計過。”吳巨回應。
即便文家、鄧家等八大世家因作弊案被揭露、族內子弟遭勸退後,這一比例依舊如此,若非如此,比例可能更高。
前三甲裡,白皓是正宗的世家子弟,而博聞和龐士安也算半個。博聞的父親是世家的庶子,母親出身於一個小家族的嫡係;龐士安的母親是龐家的人,在他年幼時帶他外出生活,後來龐士安聲名鵲起,龐家家主覺得他前途無量,於是將其母子接回家中,當時龐士安才十一歲。然而近年來,龐士安與龐家之間似乎產生了隔閡,關係逐漸疏遠,這也讓朝中各方勢力積極向他示好。
無論如何,前三甲中沒有一個是寒門子弟,前十名中也隻有兩人出身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