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大人,孩兒無能……”公孫全滿心惆悵,正欲上前擦拭墓碑,卻突然察覺到墓前的異常。
墓碑前的落葉已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墓碑也被細心擦拭過,還擺放了酒水和水果,旁邊有一團燒過的紙錢灰燼,尚存餘溫。
公孫全疑惑地用手指探了探灰燼,心中猜測這人應該剛離開不久。
這是誰來祭拜過父親呢?
公孫全雖覺困惑,但也並不意外,畢竟父親公孫龍是名家的重要人物,受到他人祭拜本屬平常。
然而,當他抬頭之際,卻發現墓碑底座上壓著一個信封,上麵赫然寫著“公孫全啟”。
公孫全的心猛地一緊。
墓碑前放置信件,難道是父親特意為他留下的消息?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隨即被公孫全否定。世間哪有如此多奇詭之事?他拿起信封拆開閱讀。
【公孫兄:
久彆重逢。
尊父公孫子去世之時,我事務繁忙,未能前來吊唁,深感遺憾。今日特來祭拜。
憶及往昔共飲高歌,實為暢快。
聽聞你與名家在邯鄲處境不佳,若公孫兄有意,不妨來鹹陽小住。此處天地廣闊,公孫兄與名家或許能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岐山老友】
“岐山老友?”公孫全眉頭微皺。
他這一生隻去過岐山一次,那是在吳巨就任醫家魁首的時候。
當時在場的都有誰?
韓非?他當時還在楚國。
青盧子前輩?他身份尊貴,絕不會以這般語氣說話。
湘夫人?她也不會這樣措辭。
再結合信中提到的“鹹陽”,寫信之人仿佛已經躍然紙上!
“吳巨???!!!”
公孫全的眼珠幾乎要瞪出來。
“是他親自來到趙國了嗎?或者隻是托人送信?不過信中說‘特來祭拜’,應該不是虛言,這麼說來,他真的來到了趙國?”
公孫全心中震驚:“他怎敢如此?”
他隨即想到最近邯鄲發生的重大事件——秦質子趙政逃亡。
此事背後是否與吳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公孫全不敢多想,這太過震撼。
這位“岐山老友”膽識實在驚人!
身為秦國客卿,竟敢闖入趙國,還留下書信暗示身份。
他就不怕被人揭發?
公孫全思索片刻,覺得自己不會舉報吳巨。
難道向丹告發此事能為名家帶來利益?
上遷鎰金子定不會小氣,但公孫全不缺錢,困擾他的仍是名家。
他也不是那種背信棄義之人。
況且,就算他現在告知,就能捉住吳巨?
未必。
吳巨此刻的位置難以確認,僅憑殘存的線索無法判斷他離開時間和方向,他敢來趙國自然有所依仗。
公孫全不再糾結於吳巨,目光轉向信末的“鹹陽”二字。
他立刻明白吳巨是在邀請他加入。
稍作沉思後,他麵向墓碑問道:“父親,您認為秦國會是更好的選擇嗎?”
想想看,若名家要離開趙國,目標無非是楚國、齊國或秦國。
齊國有稷下學宮,百家爭鳴,是個好地方,但鄒衍出身於此,稷下學宮未必歡迎名家。
楚國……似乎缺乏名家生存的空間。
仔細考量下來,秦國確實是最佳選擇。
公孫全點燃隨身攜帶的紙錢,一片片燒儘,也將信投入火堆銷毀。
火光照亮他的臉龐,他的眼神愈發堅定。
第600章邯鄲事畢
邯鄲事畢。
事成之後隱姓埋名,功成身退。
就如同幽靈般潛入這座城市一般,吳巨同樣悄然離去。
他脫下羽扇綸巾,換上一身緊身衣。
邯鄲城外。
“雁門關雖已鬆懈,但你們不必冒險入關,反而可能暴露行蹤。這樣吧,你們從恒山方向離開趙國,直接返回秦國,加入章邯的部隊!董翳跟我走。”吳巨部署道。
“知道了。”
其餘魁首率領近衛掉頭向東疾馳,吳巨和董翳則往西北方向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