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年小雪時節,中原大地的農村早已被寒意浸透。風,像冰刀般割著臉頰,乾枯的草木在風中瑟瑟發抖,田野裡一片蕭索,偶爾有幾隻麻雀在枝頭跳躍,嘰嘰喳喳地訴說著冬日的寂寥。
我本想著能過上清閒的日子,陪陪家人,可誰能料到,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正悄然逼近。
我的兒子顧家啟,是個熱血青年,大學畢業後就回到家鄉,一心撲在鄉村建設上。兒媳劉瑤,溫柔善良,和家啟一起為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小兩口恩恩愛愛,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天傍晚,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暖烘烘的燈光照在臉上,驅散了些許寒意。家啟一邊往碗裡扒拉著飯,一邊興奮地說著村裡新引進的農業項目:“爸,這次這個項目可不得了,是一種新型的無土栽培技術,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綠色環保。”
我點了點頭,笑著說:“好啊,你們年輕人腦子活,想法多,就該多嘗試新東西。咱這村子,多虧了你們這些年輕人,才有了新希望。”
劉瑤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爸。家啟為了這個項目,跑了好幾個地方考察,就盼著能讓村裡的經濟再上一個台階。”
正說著,突然,一陣輕微的震動傳來,桌子上的碗筷輕輕晃動了幾下。我們都愣了一下,家啟皺了皺眉頭:“怎麼回事?是地震了嗎?”
我心裡也有些不安,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說:“可能是附近施工吧,彆大驚小怪的。”話雖這麼說,可我的眼皮卻一直跳個不停,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然而,接下來的幾天,震動越來越頻繁,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村裡的老人們開始議論紛紛,臉上都帶著擔憂的神色。有的說這是老天要降災禍,有的說肯定是哪裡得罪了神靈。
一天夜裡,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窗外的月光灑在地上,像一層銀霜。突然,一陣劇烈的震動襲來,整個房子都搖晃起來,屋頂的灰塵簌簌地往下落。我猛地坐起身,大喊:“家啟,劉瑤,孩子們,快起來,地震了!”
幾乎是同時,家啟和劉瑤的房間傳來一陣慌亂的聲音。家啟穿著睡衣,匆匆跑過來,一把扶起我:“爸,快,咱們先出去!”劉瑤也帶著孩子們跟在後麵,臉色蒼白。
我們剛跑到院子裡,就聽到一陣“轟隆隆”的巨響,像是千軍萬馬奔騰而過。隻見村裡的房子開始紛紛倒塌,揚起一片塵土。月光下,人們驚慌失措地奔跑著,呼喊聲、哭叫聲交織在一起,亂成了一團。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怎麼會這麼嚴重?”劉瑤驚恐地問道。
家啟緊緊握著拳頭,眼睛裡滿是憤怒和擔憂:“不知道,可能是全球性的大地震。前一段時間咱們一直在監測中,沒發現太大問題。沒想到會來得這麼突然,這麼猛烈。”
我望著眼前的慘狀,心中一陣悲痛:“這可怎麼辦?村子這下全毀了,鄉親們可怎麼活啊?”
就在這時,鄰居張大爺慌慌張張地跑過來,一把拉住我的胳膊:“大山啊,這可咋辦?我的孫子還在屋裡,我進不去啊!”
我二話沒說,掙脫張大爺的手,就往他家跑去。家啟也跟了上來。到了張大爺家,隻見房子已經塌了一半,斷梁殘瓦堆在門口。
“孫子,我的孫子啊!”張大爺哭喊著,就要往廢墟裡衝。
家啟連忙攔住他:“張大爺,危險,我們來想辦法。”說著,他和我一起開始搬開那些瓦礫。張大爺也在一旁幫忙,儘管他的手被劃破了,鮮血直流,也顧不上疼痛。
在我們的努力下,終於聽到了孩子微弱的哭聲。家啟興奮地大喊:“找到了,在這兒!”我們加快速度,不一會兒,就把孩子從廢墟裡抱了出來。
張大爺接過孩子,老淚縱橫:“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啊!”
把孩子安頓好後,我們又開始幫助其他鄉親。整個夜晚,我們都在廢墟中穿梭,不停地救人。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浸濕了衣衫,但沒有人喊累。
天漸漸亮了,可眼前的景象卻讓人更加絕望。整個村子已經麵目全非,到處是殘垣斷壁,昔日的熱鬨不複存在。幸存的鄉親們圍坐在一起,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恐懼。
“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有人小聲問道。
家啟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大家彆慌,我們先清點一下人數,看看有沒有受傷嚴重的。然後想辦法聯係外界,尋求幫助。”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轟鳴聲。我們抬頭望去,隻見幾架直升機緩緩飛來。家啟激動地跳了起來:“是救援的來了,大家有救了!”
直升機降落在村子裡,醫護人員和救援隊員紛紛跳下來,開始緊張地救援工作。他們帶來了藥品、食物和水,給鄉親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搭建起了臨時帳篷,安置好鄉親們。家啟和劉瑤也加入了救援隊伍,幫助分發物資,照顧受傷的鄉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天晚上,我坐在帳篷外,望著滿天繁星,心中感慨萬千。家啟走過來,坐在我身邊:“爸,這次地震太可怕了,好多人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
我歎了口氣:“是啊,災難無情,人有情。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度過難關。”
劉瑤也走了過來,靠在家啟身邊:“我相信,我們的村子一定能重建起來,而且會比以前更好。”
家啟點了點頭:“對,等災難過去,我們要重新規劃村子,建設更加堅固的房屋,發展更可持續的產業。”
我看著他們,心中充滿了欣慰:“好,有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我相信村子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然而,全球性的地震還在繼續,周邊的地區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物資變得越來越緊張,救援工作也遇到了重重困難。
一天,家啟帶回了一個壞消息:“爸,聽說外麵的交通基本癱瘓了,物資運輸很困難。我們的食物和水儲備也不多了,最多隻能維持幾天。”
我皺了皺眉頭:“這可不行,我們得想辦法自給自足。村裡還有沒有能吃的農作物?”
劉瑤想了想:“還有一些紅薯和土豆,在倉庫裡,應該還能撐一段時間。”
家啟說:“我們得合理分配這些食物,儘量節省。同時,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食物來源。”
於是,我們開始組織鄉親們,把倉庫裡的紅薯和土豆拿出來,按照人頭分配。大家都很自覺,沒有一個人多拿。
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家啟帶著幾個年輕人,去了附近的食品加工廠裡。他們在食品加工廠裡尋找到一大批物資,並且和加工廠的老板商量了一下分配物資的方案,損失可以從鄉村振興基金裡麵彌補。
日子一天天過去,雖然生活很艱難,但鄉親們都沒有放棄。我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終於,在大家的努力下,救援物資陸續運到了。政府也開始組織力量,幫助我們重建家園。
在重建的過程中,家啟充分發揮他的專業知識,帶領鄉親們規劃新的村莊。我們采用了最先進的抗震技術,建造了堅固的房屋。同時,又重新發展了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業,讓村子重新煥發生機。
一年年後,當我再次站在村子裡,望著眼前煥然一新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感慨。曾經的災難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們的鄉村,在經曆了風雨的洗禮後,變得更加堅強,更加美麗。
家啟和劉瑤,帶著三個孩子,我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當夜幕降臨,我們都會圍坐在一起,講述著那段難忘的經曆,告訴孩子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麼能打倒我們。
喜歡因果樹請大家收藏:()因果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