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1年立冬,中原大地的農村,寒風如冰刃,割著每一寸裸露的肌膚。我站在自家小院,望著那兩棵銀杏樹,枝椏在風中瑟瑟發抖,似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遠處,炊煙從破舊的煙囪裡嫋嫋升起,混合著柴草燃燒的火星,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把我拉回了闊彆多年的故鄉。
我曾是鄉村振興浪潮裡的弄潮兒,一腔熱血,想把家鄉建設成繁榮的模樣。可如今,年過百歲,隻能把希望寄托於兒孫身上了。人口的極速增加,讓地球不堪重負,資源枯竭,自然災害如猛獸般肆虐。各國啟動的人類遷徙計劃——目標是火星和更遠的類地行星,成了人類延續的希望之光,卻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未來充滿迷茫。
“爸,我回來了。”顧家啟推開門說道。
“家啟,你咋回來了?城裡不好待?”我連忙問道。
“城裡……也沒啥可待的了。這地球,怕是要變天了。”他長歎一口氣,坐在我身邊,把遷徙計劃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我的眼眶紅了:“那咱這村子咋辦?祖祖輩輩都在這兒,能說走就走?”
“是啊,這計劃不是說走就走,前期準備就得好幾年。而且,能走的人也有限,得篩選。”家啟無奈地解釋著。
村裡的廣播突然響了起來:“全體村民注意,明天上午九點,村廣場集合,召開關於人類遷徙計劃的重要會議。”聲音在寂靜的村子裡回蕩,驚起一陣狗吠。
第二天,廣場上擠滿了人,大家交頭接耳,神色慌張。村長站在臨時搭起的台子上,清了清嗓子:“鄉親們,都知道這遷徙計劃了吧。上頭給咱村分了幾個名額,條件也下來了,年輕力壯、有技術的優先。”
台下頓時炸開了鍋。“那咱這些老人咋辦?等死嗎?”王大爺拄著拐杖,聲音顫抖。
“就是,俺家兒子在城裡打工,技術可好了,能選上不?”張嬸急切地問道。
村長皺著眉頭:“都彆吵!這事兒還得細究,上頭會派人來評估。這幾天,大家都把家裡情況整理整理,到時候彆誤了事兒。”
會議結束後,村裡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我回到家,開始整理自己這些年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資料,農業技術改良、生態治理成果……或許這些能給村裡爭取一些名額。
夜晚,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窗外的月光灑在地上,像一層銀霜。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我打開門,是鄰居小李。
“顧伯啊,你說這事兒可咋整?俺家那小子,剛從部隊退伍回來,身強體壯的,能選上不?”李叔一臉焦急。
“小李,彆太著急。上頭評估是多方麵的,小虎哥身體素質肯定沒問題,說不定有機會。”我安慰著小李,心裡卻也沒底。
日子一天天過去,上頭的評估小組終於來了。他們挨家挨戶地走訪,查看村民的身體狀況、技能水平,還對村裡的基礎設施進行了詳細考察。
“你們村在生態農業方麵有一定成果,這是個加分項。”評估小組的組長對村長說道,“但整體人口年齡偏大,年輕勞動力不足,這是個問題。”
村長陪著笑:“領導,您看能不能再通融通融?俺們村雖說老人多,可都還能搭把手,而且年輕人們也願意為遷徙出份力。”
組長搖了搖頭:“這事兒不是我能決定的,得綜合考慮。不過,你們也彆灰心,後續還有補充篩選。”
評估小組走後,村裡的氣氛更加沉重。我開始收拾家裡的東西,把一些老物件小心翼翼地包起來,像是在和過去告彆。
“兒啊,要是真能走,你就帶著你媳婦孩子先走。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不給你們添麻煩。”我語重心長地說。
“爸,說啥呢!要走一起走,這一家人,咋能分開。”家啟眼眶一熱,緊緊握住我的手。
立冬後的一場雪,提前降臨了。雪花紛紛揚揚,給村子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孩子們在雪地裡玩耍,笑聲在寒冷的空氣中回蕩,可大人們的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
村裡組織了一次村民大會,討論應對遷徙計劃的方案。有人提議,把村裡的年輕人集中起來培訓,提升技能,增加入選的機會;也有人說,要和周邊村子聯合,爭取更多名額。
“俺覺得,不管能不能走,咱都不能把這村子給丟了。就算去了火星,這兒也是咱的根。”王大爺的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
於是,村裡開始了忙碌的準備。年輕人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學習太空生存知識、星際航行技術;老人們則忙著整理村裡的曆史文化資料,希望能把這份記憶帶到新的家園。
我也沒閒著,利用自己的人脈,聯係了一些科研機構,為村裡爭取技術支持。終於,好消息傳來,村裡因為在生態農業和文化傳承方麵的突出表現,獲得了額外的名額。
“鄉親們,咱們有希望了!”村長站在廣場上,興奮地宣布這個消息,村民們歡呼雀躍,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遷徙計劃的推進,村裡的變化日新月異。一批新的科技設備被引進,用於農業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為未來的星際旅行儲備物資。
“家啟,你看這機器,真神了!這糧食產量比以前翻了好幾倍。”我指著新安裝的智能種植設備,滿臉驚歎。
“是啊,爸。這都是為了能在火星上也種出咱們家鄉的味道。”家啟笑著說。
在這個立冬時節,中原大地的農村,不再是一片死寂。雖然麵臨著未知的未來,但村民們的心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地球的資源雖然枯竭,但人類的希望之火,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熊熊燃燒。
遷徙的日子越來越近,村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告彆儀式。大家圍坐在篝火旁,吃著家鄉的美食,唱著古老的歌謠,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卻沒有人哭出聲。
“咱們這一走,不知道啥時候能回來。但不管走到哪兒,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從這兒出去的。”家啟端起一碗酒,一飲而儘。
我望著這片熟悉的土地,心中五味雜陳。鄉村振興的夢想還未完全實現,他們卻要踏上新的征程。但我知道,這是為了人類的未來,也是為了這片土地能在宇宙中延續它的故事。
2091年立冬,這個特殊的時刻,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它是地球的挽歌,也是希望的新章。當他們踏上前往火星的飛船,回首望向地球時,心中滿是眷戀與不舍,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女,而鄉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
喜歡因果樹請大家收藏:()因果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