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嵐教授與飛行員的短暫對話結束後,飛機內陷入了一片短暫的安靜。
隻有引擎的轟鳴聲不斷的提醒眾人,如今並非時間的靜止。
過了幾秒,白夜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他的語調保持著一種刻意的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學術探討的溫和。
“恕我冒昧,教授。既然您提到了威廉·戴爾教授那篇科考日誌……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其中的詳細內容?
或許在您對它的‘清晰’印象下,我們能捕捉到一些曾被忽略的關鍵信息,這對於我們接下來即將麵對的科考環境,可能……會很有很大的幫助。”
林嵐教授深吸了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
她沒有立刻開口敘述,反而伸手探向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皮質公文包。
拉開拉鏈,手指在裡麵摸索了片刻,動作帶著一點神經質的僵硬。
最終,她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本薄薄的,邊緣有些磨損的裝訂本。
紙張泛著陳舊檔案特有的米黃色,封麵是簡單的藍色硬紙板,上麵用黑色的簽字筆清晰地寫著兩行字:
【科考日誌片段】
【威廉·戴爾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南極探險隊記錄時間:未知約19301931冬季)】
她把這份裝訂本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封麵上那行略顯潦草的字跡。
“我……很抱歉,艾倫醫生。”林嵐抬起頭,眼神複雜地看向白夜,帶著一絲無奈和坦誠“我的思緒現在……很亂!那些記憶片段和那些可怕的聯想,使得我現在很難條理清晰地複述整個日誌的內容。
我害怕我的轉述會遺漏重要細節,或者……甚至無意中誇大或扭曲了某些部分。”
“而且……”
她看了一眼飛行員安迪,輕聲說道“我不能再影響到我們的飛行員工作了。”
“所以,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這裡恰好保存了一份戴爾教授原始日誌關鍵頁麵的複印本。
裡麵包含了他們對‘瘋狂山脈’內部發現的原始描述,它……遠比我的轉述更客觀。”
說完,她將那份薄薄的文件遞向白夜的方向。
白夜接過文件,忽然感覺肩頭落下了一個東西,餘光一瞥,發現竟然是小富婆的甲殼蟲探測器。
很好,小丫頭的好奇心挺重的嘛……
與此同時,阿璃也湊了過來,期待著哥哥打開這份文件共同閱覽。
白夜也沒有遲疑,直接便拆開了文件,將那一遝不算厚的日誌複印件輕輕翻開。
瞬間,一股陳舊紙張和皮革混雜的淡淡黴味彌漫開來。
泛黃的紙張邊緣卷曲發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體帶著一種舊式打字機特有的清晰刻痕。
也夾雜著手寫的、有時顯得倉促潦草的注釋和塗改。
白夜和蘇璃相互依偎著,肩上還停留了一隻想要的“眼睛”。
幾人就這麼開始閱讀那用冷靜的學術語氣敘述,卻字字驚心動魄的記錄。
【威廉·戴爾科考日誌:米斯卡塔尼克大學南極探險隊(19301931)】
【1930年9月:探險隊自波士頓起航。本次任務目標為係統性地地質勘探及氣象觀測。】
【1930年11月:於南極洲羅斯冰架建立主基地,代號“前進營”。】
【1930年12月:地質學家萊克教授及其分隊搭乘大型鑽探機、數架小型飛機及雪橇犬隊,攜帶精良設備進行獨立考察作業。】
【1931年1月初:萊克分隊持續報告良好的樣本采集成果。】
【1931年1月11日:萊克通過無線電強烈建議改變向南推進的原計劃,轉而向西北方向進行探索。
他表示在山脈屏障後方發現了異常的地質構造,可能蘊含重大發現。
在獲得我與帕博蒂教授的勉強同意後,萊克率領分隊全員攜帶鑽探設備向西北進發。】
【1月15日:電報中首次提及發現“前所未見種類的頁岩與片岩”,並稱發現了“難以解釋的生物化石碎片”。
【1月17日:描述挖掘出“八枚保存異常完好的橢圓體”,材質類似一種無法識彆的堅韌物質,表麵有規則的點狀凹坑和星形脊紋。
萊克對此極度興奮,初步判斷為某種未知史前生物化石卵或莢果。】
【1月18日:報告中,他們成功挖掘出第一個完整的生物樣本!
描述該樣本為“難以置信的構造混合體”:筒狀身軀約六英尺長,底部為五角星形肌肉足,推測為運動器官。
頂部是五條具溝槽的輻狀結構,並附有翼膜和感覺器官,那或許是它們的頭部或者頸部?
存在退化痕跡表明可能為更高等形態的退化後代。
樣本被極地的低溫保存得幾乎完好無損,呈現出“怪異的淺灰色、彈性且具有韌性的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