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鬥告訴兩人,在真實的曆史中,青鬼和赤鬼的首領飲酒立誓,青鬼會幫助赤鬼赤鬼融入人類。」
「“但青鬼的首領也提出了兩個條件。”」
「“首先,鬼族不可對人類抱有成見,在被人類接納之前要先在心中接納人類。不可恃強淩弱,也不可自暴自棄。”」
「“第二,赤鬼要融入人類,但不可取悅人類。鬼族應該以正直的性格,奔騰的熱血,強大的力量去贏得人類的尊重。”」
「“換句話說,就是在延續鬼族血脈的同時,守住我們的『驕傲』。”」
「在這之後,青鬼的族群就越來越小,直至消失,赤鬼也得以在漫長的時光中融入人類社會。」
「結果沒想到,青鬼一族居然活了下來,那些乾壞事的也是他們,但一鬥覺得以青鬼的驕傲,是不可能做這些事的,如果做了,背後一定有什麼苦衷。」
「所以他才站出來說是自己做的,為的就是爭取時間,找出證據。」
對於一鬥所說的真相,天幕下的眾人並不意外。
畢竟最初聽到那則童話故事,他們心中便有所猜測。
隻是對於赤鬼融入人類生活的方式有些意外罷了。
天幕下,李世民看著一鬥侃侃而談,表示赤鬼要融入人類,必須先接納人類,同時不可以取悅討好人類,而是要以鬼族自身的驕傲,去贏得人類的信任。
這讓他不由想起大唐與異國異族之間的關係。
雖說他被四方屬國奉為天可汗,大唐統禦之下,各方平穩,萬國來朝。
但異族就是異族,異國就是異國,唐人與其他突厥吐蕃等地之人還是有著隔閡。
“諸公,多年來,與外族關係,一直是本朝的棘手問題,如今得天幕所啟,朕才意識到,以往的教化之舉,為何始終不能令那些異族歸心,這問題,隻怕就處於教化二字。”李世民一臉嚴肅地說。
長孫無忌聞言,看了看天幕,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陛下所言不差,吾等常說聖人之言,教化萬民,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教化者,以尊治卑,以上禦下,從一開始,便未曾將其放在對等的位置上。”
“我等教化異族,令其融入中原,卻終歸帶著俯視與鄙夷,並無尊重之舉,如此一來,異族又豈會認同本朝,心中不服,自然難以歸心。”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不錯,鬼族要融入人類,就要先接納人類,並不得取悅人類,我等要令異族歸心,同樣要先接納異族,且不可鄙夷異族,當予以認同,方可如此。”
李世民感慨道:“昔日隻聽諸葛丞相與川蜀異族親如一家,原以為不過是言辭表述,如今想來,若非視異族為同胞骨肉,那些山野苗裔,豈能時隔數百年仍對丞相念念不忘。”
“今既知其理,自當效仿先賢,願有朝一日,天下各族儘歸中原,彼此一家,再無分彆。”
不隻是李唐,隨著一鬥對青鬼赤鬼曆史的一段描述,不少時空在應對異族方麵,都有了新的思路。
「講述完青鬼和赤鬼的過往,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很快,一鬥帶他們找到了曾被搶劫的受害者。」
「在那人的描述中,他被流浪武士襲擊,以往隻要給點錢還能留下東西,這一次不僅搶了東西,還要殺人。」
「結果,混在流浪武士裡的鬼族卻阻止了那些人,放走了他。」
「聽的這話,一鬥鬆了一口氣,不肯傷人,至少證明那個鬼族還有自己的底線。」
「隨後便根據受害者的描述,他們找到了那群流浪武士的營地,果然看到了與之格格不入的青鬼。」
「一行人走過去,立刻引起了流浪武士的警覺,除青鬼外,其他人二話不說就對他們發起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