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室傾頹四海搖,瓦崗風起卷狂飆。
李密獻策興義旅,翟讓讓賢展雄韜。
話說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隋煬帝三征遼東,鬨得民窮財儘,天下英雄並起。這其中要數瓦崗寨的義旗最是威風,先有程咬金三斧頭定了基業,後又迎來一位大才——蒲山公李密。此人本是西魏八柱國之後,胸藏經緯,腹有良謀,一到瓦崗便如蛟龍入海,讓這草莽山寨成了撼動隋室的擎天玉柱。列位且聽咱細講這「李密投瓦崗,翟讓讓賢」的熱鬨光景——
且說這李密,字玄邃,遼東襄平人氏,祖上三代公卿,父親李寬官拜上柱國。他年少時便有大誌,曾在煬帝侍衛隊當差,因眼神太銳被煬帝斥退,從此發憤讀書,才有了「牛角掛書」的典故。楊玄感起兵時,李密曾獻三策,可惜未被采納,兵敗後他輾轉逃亡,聽聞瓦崗寨翟讓、程咬金都是響當當的好漢,便一路奔來。
列位,您瞧李密生得如何:
身高七尺開外,麵如冠玉映著三春柳,目若朗星含著九秋霜。頭戴青紗萬字巾,身穿素色團花袍,腰係藍田玉帶,足蹬粉底烏靴。雖是風塵仆仆,卻自帶一股書卷氣,又隱有大將風骨,走起路來不搖不晃,說起話來聲如洪鐘,正是「龍遊淺灘待風雲,虎落平陽俟時機」。
李密到了瓦崗寨下,對守寨嘍囉說:「煩請通稟翟大王,就說蒲山公李密求見。」翟讓聞報,忙與程咬金、徐茂公迎出寨門。翟讓見李密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拱手道:「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李密還禮道:「早慕翟大王、程大王義薄雲天,李密不才,願為山寨效犬馬之勞。」這一番話,說得翟讓心裡熱乎乎的,當即請入聚義廳。
聚義廳擺下酒席,翟讓舉杯道:「先生大才,不知有何妙策助我瓦崗?」李密放下酒杯,朗聲道:「如今隋煬暴虐,天下大亂,正是英雄用武之時。瓦崗寨北臨黃河,南靠嵩嶽,地勢險要,又有大王等英雄在此,何愁不成大事?依我之見,可先取滎陽、梁郡,開倉放糧,招兵買馬,然後西取東都,東控江淮,天下可定也!」
一旁的徐茂公拍手道:「先生此言,正合我意!我早勸過翟大王,隻是苦無良策,如今先生一來,真是天助我也!」翟讓大喜,當即封李密為軍師,遇事必問。李密果然有能耐,先是獻策奇襲滎陽,陣斬隋將張須陀,又設計拿下興洛倉——列位,這興洛倉可是隋朝的大糧倉,存糧千萬石!李密開倉放糧,任由百姓來取,隻見:
倉門一開,四方災民如潮水般湧來,扶老攜幼,肩扛手提著糧食,個個淚如雨下,齊呼「魏公萬歲」。從河南到山東,前來投奔瓦崗的百姓每日上萬,隊伍從倉門排到十裡外,黑壓壓望不到邊。不到半年,瓦崗軍就從幾萬兵馬變成了幾十萬大軍,旌旗蔽日,刀槍如林,成了中原第一大反隋勢力。
瓦崗軍日益壯大,翟讓見李密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心生讓賢之意。程咬金等老將卻不樂意,勸道:「大王,這瓦崗是您一刀一槍創立的,怎能讓給彆人?」翟讓哈哈一笑:「我翟讓是個粗人,隻會掄斧頭,如今瓦崗發展到這等地步,非李密這樣的大才不能統領。再說了,隻要能推翻昏君,誰坐這頭把交椅不一樣?」
次日,翟讓召集全寨將領,高聲道:「我翟讓本事有限,全靠李密先生輔佐,瓦崗才有今日。如今我決定,將首領之位讓給李密先生,你們可都同意?」眾人見翟讓態度堅決,又都佩服李密的才能,紛紛跪倒在地:「願聽魏公號令!」李密再三推辭,翟讓哪裡肯依,硬是將帥印塞到他手中。
李密即位那日,瓦崗寨張燈結彩,豎起「魏」字大旗。李密自稱魏公,封翟讓為司徒,程咬金為驃騎大將軍,徐茂公為軍師,單雄信為先鋒,其餘將領各有封賞。從此瓦崗軍軍紀更嚴,賞罰分明,那士氣是一天高過一天。
李密掌權後,按計劃率軍攻打東都洛陽。隋煬帝急派越王楊侗鎮守,又命王世充率大軍救援。兩軍在洛陽城外的石子河擺開戰場,但見:
戰鼓咚咚震天地,號炮聲聲徹雲霄。瓦崗軍這邊,李密親自擂鼓,三通鼓罷,程咬金手持宣花斧,大喊一聲「奶奶的,隨我殺!」率先衝入隋軍陣中;那邊王世充揮軍迎戰,刀光劍影,殺聲震野。李密站在高崗上,令旗一揮,伏兵四起,隋軍陣腳大亂。王世充見勢不妙,撥馬便逃,瓦崗軍乘勝追擊,殺得隋軍屍橫遍野,繳獲的糧草器械堆成了山。
這一戰瓦崗軍大獲全勝,聲威震動天下。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都派使者來結盟,連隋朝的郡縣官員也紛紛獻城投降。李密的名字,從黃河兩岸傳到江南塞北,成了反隋的一麵大旗。
可惜好景不長,瓦崗軍壯大後,李密漸漸驕傲起來。翟讓的部下勸翟讓奪回權力,不料消息走漏,李密竟聽信讒言,殺了翟讓。這一下可壞了大事,瓦崗軍內部生了裂痕,人心散了。
後來隋煬帝派大軍進攻,李密率軍在邙山決戰。列位,這李密本有必勝之策,可部將單雄信因翟讓之死心懷怨恨,按兵不動,導致瓦崗軍慘敗。李密見大勢已去,隻好帶著殘兵投奔李淵。曾經威風八麵的瓦崗軍,就此分崩離析。
列位試想,李密本是一代人傑,若不是因為驕矜之心,錯殺翟讓,瓦崗軍何至於此?這正是:
瓦崗聚義勢如虹,李密賢明眾望從。
可惜驕矜生禍變,一朝兵敗萬事空。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