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尉遲恭奪槊傳奇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10章 尉遲恭奪槊傳奇

第10章 尉遲恭奪槊傳奇(1 / 1)

一、介休城外的雪夜:落魄猛將的逆襲時刻

隋末唐初的介休城,在武德二年的冬天被一場大雪裹成銀白世界。城牆下的唐軍營地炊煙稀疏,士兵們縮著脖子跺腳,嗬出的白氣在寒風中瞬間成冰。城牆之上,守城的夏軍將士麵色鐵青——並非因冷,而是糧草將儘,主將宋金剛已率精銳西逃,隻留他們這群殘兵與名叫尉遲恭的副將死守孤城。

尉遲恭,字敬德,此時還不是後來的鄂國公,隻是亂世中輾轉求生的武將。他本是劉武周麾下猛將,隨宋金剛南下,曾在太原城打得李淵長子李建成丟盔棄甲,又在澮州大破唐軍主力,連唐朝名將永安王李孝基都成俘虜。如今風水輪轉,李世民帶秦瓊、程咬金等猛將千裡奔襲,斷了夏軍糧道,宋金剛兵敗如山倒,隻留他與尋相鎮守介休。

“將軍,唐軍又在城下叫陣!”親兵裹著凍硬的甲胄衝進帥帳。尉遲恭推開麵前陶碗,碗裡是稀得照見人影的粟米粥。他起身,鐵甲摩擦發出冰冷聲響,行至城牆邊俯瞰——雪地裡,唐軍旗號在風中獵獵作響,一員白袍將軍一馬當先,正是李世民麾下猛將秦瓊。

“傳我將令,死守城門!”尉遲恭聲音沙啞,卻含著不容置疑的狠勁。他知曉,投降是死,戰死也是死,卻偏選後者。隻是他未料,這場雪夜死守,會讓他遇見命中克星,亦讓他成就一段奪槊傳奇。

二、馬槊交鋒:單雄信的蛇矛與尉遲恭的鐵臂

論尉遲恭的奪槊絕技,需從馬槊這兵器說起。槊是長矛變種,柄長丈八,矛頭寬大如鏟,既能突刺又能劈砍,是南北朝至隋唐騎兵的頂級裝備。耍槊不僅需臂力,更講究巧勁與時機,而尉遲恭最絕的並非用槊,而是“奪槊”——空手抓住敵人刺來的槊,再反手奪過反殺。

《舊唐書·尉遲恭傳》明確記載:“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此言譯為白話:尉遲恭擅長躲避馬槊,常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敵人用槊攢刺,卻始終傷不了他,他還能趁機奪取敵人的槊,反過來刺殺敵人。這般似武俠小說的橋段,卻是正史裡的白紙黑字。

最早見識此絕活的,是瓦崗寨名將單雄信。單雄信人稱“飛將”,胯下棗騮馬,手中金釘棗陽槊,是隋末數一數二的猛將。當年李世民攻打洛陽,曾帶少量親兵在榆窠打獵,不巧撞上單雄信部隊。單雄信見狀大喜,拍馬挺槊便向李世民衝去,眼看要刺中時,旁側突然殺出一人,正是尉遲恭。

“賊將休得無禮!”尉遲恭大吼一聲,不騎馬,徒步迎著單雄信的槊衝去。單雄信槊尖眼看及李世民胸口,忽覺手腕一沉,槊杆已被尉遲恭雙手死死攥住。單雄信使勁往回奪,卻似拽在鐵樁上紋絲不動。尉遲恭怒喝一聲,雙臂發力,竟硬生生將單雄信的槊奪過,反手一槊便向單雄信刺去。單雄信大驚失色,撥馬而逃,身後夏軍見主將受挫,紛紛後退。

三、美良川的暮色:一槊定乾坤的猛將

單雄信那次僅是小試牛刀,真正讓尉遲恭奪槊之名傳遍天下的,是美良川之戰。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在美良川截擊西逃的宋金剛部,尉遲恭作為斷後將領,與唐軍展開血戰。

當時唐軍先鋒是秦瓊,兩人在陣前相遇,殺得難解難分。《隋唐嘉話》記載一細節:“尉遲敬德善解槊,秦叔寶善用馬槊,二人嘗於美良川交兵,叔寶馬槊將及敬德,敬德側身避之,伸手奪其槊,反以刺叔寶,叔寶急避得免。”此記載雖帶野史色彩,卻生動展現兩人交鋒的驚險。

更經典的一幕發生在稍後的安邑之戰。尉遲恭與尋相率殘兵突圍,李世民派殷開山、秦瓊半路伏擊。混戰中,尉遲恭被唐軍包圍,數十員唐將持槊齊刺,眼看要將他捅成篩子。隻見尉遲恭大吼一聲,身體如陀螺般旋轉,雙手左右開弓,竟接連抓住三四杆刺來的槊,猛地一拽,便將那幾名唐將連人帶馬拽倒在地。其餘唐將嚇得紛紛後退,尉遲恭趁機殺出血路,突圍而去。

此般“空手入白刃”的絕技,在冷兵器時代堪稱奇跡。今人常疑其真實性,然從兵器原理與武術技巧觀之,並非完全不可能。馬槊雖長,攻擊路線卻相對單一,高手可通過預判對方動作,抓住槊杆薄弱處,再用巧勁卸力奪槊。尉遲恭出身鐵匠世家,天生神力,又常年在戰場摸爬滾打,練就這手絕活並不奇怪。

四、從敵將到忠臣:李世民的“槊下留人”

尉遲恭在介休城最終還是投降了唐朝。非因打不過,而是宋金剛逃跑時燒毀糧草,城中斷糧多日,士兵餓得連刀都舉不起。開城投降那日,尉遲恭卸下盔甲,露出一身健碩肌肉,上麵布滿新舊交錯的傷疤。唐軍將領大多主張殺他,畢竟他此前殺了太多唐軍將士,然李世民卻親自上前,解下自己的披風披在他身上:“敬德將軍,以前各為其主,何罪之有?從今往後,你我共圖大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份胸襟讓尉遲恭深受感動,而真正讓他死心塌地的,是李世民對他的絕對信任。投降不久,唐軍中有將領懷疑尉遲恭會叛逃,將他關押,甚至勸李世民殺他。李世民卻親自放了他,還賜他一箱子金銀:“我不信讒言,你若要走,這箱金子就當路費。”尉遲恭跪地叩頭,從此死心塌地追隨李世民。

這份信任在玄武門之變中得回報。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於玄武門設伏,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率衛隊殺來。李元吉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卻因緊張三次未拉開弓。李世民反身一箭射死李建成,追李元吉時卻墜馬。李元吉見狀撲上,奪過李世民的弓,欲用弓弦勒死他。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恭拍馬趕到,大吼一聲:“賊子休得放肆!”

李元吉知曉尉遲恭厲害,嚇得轉身就跑,卻被尉遲恭一箭射死。隨後,尉遲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來到玄武門城下,喝退前來支援的東宮衛隊。《舊唐書》記載:“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陳說利害。”即尉遲恭穿著盔甲、手持長矛,直接衝到唐高祖李淵麵前,逼他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此般“武裝逼宮”的舉動,換作他人早被砍頭,可李淵看著尉遲恭手中染血的長矛,隻能無奈道:“善!此吾之夙心也。”

五、槊影傳奇:從戰場到神壇的演變

尉遲恭的奪槊絕技,在正史與野史中不斷被演繹。《隋唐演義》稱他曾在戰場連奪十八員大將的槊,嚇得敵軍望見他的旗號就望風而逃。民間傳說更神,道他的鐵槊是九天玄女所賜,能避刀槍,甚至能呼風喚雨。

這些傳說雖誇張,尉遲恭的勇猛卻有目共睹。李世民曾得意對人言:“吾執弓矢,敬德執槊,雖百萬眾若我何!”意即我拿弓箭,敬德拿槊,即便百萬大軍也奈何不了我們。這份自信,源於兩人多年征戰形成的默契——李世民遠程射殺敵將,尉遲恭近身護衛奪槊,堪稱最佳拍檔。

更有趣的是,尉遲恭的奪槊絕技還衍生出“槊術對練”。據《通典》記載,唐代軍中專門有“奪槊”訓練,士兵手持無刃的木槊,練習躲避與搶奪技巧,而尉遲恭自然成了此訓練的“總教官”。他還總結出一套口訣:“彼槊來如電,我避如脫兔,順手牽羊勢,奪槊反刺喉。”這套口訣後來被收錄進《紀效新書》,成為古代武術的珍貴資料。

六、門神傳說:槊影裡的文化符號

尉遲恭的奪槊傳奇,最終演變成文化符號——門神。傳說李世民登基後,常被噩夢困擾,夢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鬼魂前來索命,夜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尉遲恭和秦瓊站在宮門外護衛,果然夜夜安枕。後來百姓效仿,將兩人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尉遲恭和秦瓊就成了民間的門神。

此傳說在《西遊記》中演繹更生動:涇河龍王因私改降雨時辰被魏征斬殺,鬼魂卻來找李世民索命。李世民讓尉遲恭和秦瓊守門,龍王鬼魂不敢靠近,於是兩人的畫像就成了門神。有趣的是,畫像中的尉遲恭通常手持鐵槊,秦瓊手持雙鐧,正是他們當年征戰的形象。

從戰場猛將到守門神,尉遲恭的形象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然無論如何變,他手中的那杆鐵槊始終是核心符號——那是他悍勇的象征,是他奪槊傳奇的見證,亦是隋唐亂世中一段熱血沸騰的記憶。

後世之人春節時貼上尉遲恭的門神畫像,看著他怒目圓睜、手持鐵槊的模樣,或許不會想到,千百年前,在美良川的暮色裡,這個黑麵猛將曾用一雙鐵臂,抓住呼嘯而來的馬槊,亦抓住自己從降將到國公的傳奇人生。而那杆被他奪來的馬槊,最終插在了淩煙閣的畫像前,在歲月的塵埃裡,靜靜訴說著那段鐵戟銀鋒的輝煌往事。

喜歡中國野史大甩賣請大家收藏:()中國野史大甩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克係末日擺攤,邪神被我喂成萌寵 亡妻回歸的方式不太對 穿成病嬌反派的小青梅 糟!我老婆外麵有狗了 青蓮仙族 逃離渣男後,被禁欲太子爺寵上天 [紅樓]升官發財娶黛玉 思你如狂 海洋求生:全服就我擁有物品提示 我們小區又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