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蒙難恨難平,赤子提兵討逆廷。
三載血戈興李唐,千秋史冊記英名。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武則天廢唐立周,自稱聖神皇帝,一時間朝綱倒轉,乾坤變色。那武周政權酷吏橫行,殘害忠良,尤以李唐宗室與開國元勳之後為甚。今日便要說那平西王薛丁山之後——薛剛,如何因一時之憤惹下塌天禍事,又如何聚義興兵,誓要推翻武周,恢複李唐天下。這故事曲折離奇,且聽細細道來。
且說那薛剛乃是薛丁山與樊梨花之子,生得是:麵如鍋底墨染,發似朱砂噴塗,兩道掃帚眉斜飛入鬢,一雙銅鈴眼炯炯放光。身高九尺開外,膀闊三停,腰大十圍,手持一根八棱镔鐵軋油錘,重有百二十斤,有萬夫不當之勇。這薛剛自幼習武,性情卻似烈火,好打抱不平,偏偏又不諳官場規矩,隻道憑一身武藝便可橫行天下。
此時正值武周垂拱年間,雖則天皇帝臨朝稱製,然中宗李顯被廢為廬陵王,流放房州,睿宗李旦被軟禁東宮,李唐江山名存實亡。長安城內表麵繁華依舊,暗地裡卻是人人自危,唯有那薛家,因薛丁山征西有功,樊梨花又是黎山老母高徒,武後雖有忌憚,卻也不敢輕易動手。
時近元宵,長安城內張燈結彩,百姓們都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家家戶戶準備賞燈。薛剛當時年方十八,正是血氣方剛之時,聞得城內元宵燈會熱鬨,便要出門遊玩。他母親樊梨花知曉兒子性情,再三叮囑:“我兒此去,須得謹言慎行,不可惹是生非。如今朝政昏暗,凡事忍讓為上。”薛剛拍著胸脯道:“母親放心,孩兒隻是去看燈,絕不惹事!”說罷,換了身便服,帶了幾個家將,直奔長安城最熱鬨的朱雀大街而來。
列位,這長安燈會果真是盛況空前!但見:
千門掛紅燈,萬戶懸彩綢。琉璃燈似星辰落,走馬燈如龍鳳遊。獅子舞得活靈活現,龍燈耍得上下翻飛。賣小吃的吆喝聲、耍雜耍的喝彩聲、看燈人的歡笑聲,彙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薛剛從未見過如此熱鬨景象,一時看得眼花繚亂,正往前走,卻見前麵圍了一圈人,原來是街頭藝人在表演“硬氣功”。那藝人運氣於胸,竟能讓大石碾過而安然無恙,引得眾人陣陣叫好。薛剛看得興起,也擠入人群,大聲喝彩。
就在此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眾人紛紛避讓。薛剛抬頭一看,隻見數匹高頭大馬馳來,馬上坐著幾個錦衣華服的少年,正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還有武則天的小兒子——被封為“英王”的武攸暨。這幾人平日裡仗著武後權勢,在長安城內橫行霸道,無人敢惹。
武三思等人見前麵人群擁堵,便揮鞭抽打,喝道:“滾開!滾開!驚了英王的馬,你們擔待得起嗎?”那賣藝的藝人躲閃不及,被一鞭抽在臉上,頓時皮開肉綻。薛剛見狀,心頭火起,上前一步,攔住馬頭,喝道:“光天化日之下,為何行凶打人?”
武三思見是個黑臉少年攔路,喝道:“哪裡來的野小子,敢管你家大爺的閒事?再不滾開,打斷你的狗腿!”說罷,揮鞭便向薛剛抽來。薛剛側身躲過,怒喝道:“你等仗勢欺人,真當天下沒有王法了嗎?”
武攸暨在馬上冷笑道:“王法?我母親就是王法!小子,識相的趕緊滾,否則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薛剛本就憋著一股火,聽他如此說,更是怒不可遏,喝道:“我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說罷,伸手抓住武攸暨的馬鞭,用力一扯。
武攸暨猝不及防,被扯下馬來,摔了個四腳朝天。武三思、武承嗣見狀,大怒道:“反了!反了!給我打!”眾家將一擁而上,揮拳便打。薛剛毫無懼色,展開拳腳,與眾人鬥在一處。他自幼習武,拳腳功夫何等厲害,隻打得眾家將哭爹喊娘,非死即傷。
武攸暨從地上爬起來,拔出腰間佩劍,向薛剛刺來。薛剛側身躲過,順手奪過旁邊賣藝人的一根鐵棍,喝道:“你等作惡多端,今日便要教訓教訓你們!”說罷,鐵棍揮舞,如狂風掃葉,武攸暨哪裡是對手,隻三兩下便被薛剛一棍打中手腕,佩劍落地,接著又被一腳踹中胸口,噴出一口鮮血,倒在地上。
薛剛還要上前,卻被家將攔住:“公子,打不得!他是英王啊!”薛剛一愣,這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再看武攸暨,已是氣息奄奄。此時,巡城禦史帶領衙役趕來,見英王被打,大驚失色,急忙命人將薛剛拿下。薛剛力大無窮,衙役哪裡抓得住,他打倒數人,趁亂衝出重圍,逃回家中。
武攸暨被抬回王府,已是奄奄一息,當晚便一命嗚呼。武則天得知小兒子被打死,悲痛欲絕,下令嚴查凶手。很快便查到是薛剛所為,武則天本就對薛家心存忌憚,如今正好借題發揮,當即下旨:“薛剛目無王法,打死英王,罪大惡極!著令抄斬薛氏滿門,欽此!”
消息傳到薛府,猶如晴天霹靂。薛丁山、樊梨花夫婦聞訊,知道大難臨頭。樊梨花雖有法術,卻也知道天命難違,歎道:“我早知薛剛性情剛烈,必惹大禍,不想竟連累全家!”薛丁山仰天長歎:“我薛家世代忠良,不想今日遭此橫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多時,羽林將軍帶領大隊人馬包圍了薛府,宣讀聖旨,將薛丁山、樊梨花及薛氏滿門三百餘口全部拿下,押往法場。長安百姓得知薛家蒙冤,紛紛前來送行,法場周圍哭聲震天。
劊子手正要行刑,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樊梨花對天呼道:“黎山老母,弟子今日遭此大難,望師父救我!”話音剛落,隻見一道金光從天而降,黎山老母現身法場,揮手一道仙法,將薛丁山、樊梨花二人救走,其餘人等則未能幸免,全部被斬於法場之上。
薛剛逃出城後,得知全家被斬,悲痛欲絕,跪在地上,對天發誓:“武則天!我薛剛若不報此血海深仇,誓不為人!我定要推翻武周,恢複李唐,為我全家報仇雪恨!”
薛剛逃離長安後,一路向南,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招兵買馬,反唐報仇。他先是來到湖北房州,想要尋找被流放的廬陵王李顯,卻得知李顯被嚴密看管,無法接近。薛剛無奈,隻得繼續前行,來到九焰山。
這九焰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當時已有一夥英雄好漢在此占山為王,為首的便是程咬金的孫子程越虎,還有羅成的孫子羅章,以及秦瓊的後人秦方、秦文等人。這些人都是李唐開國元勳之後,因不滿武周統治,才聚義九焰山。
薛剛來到九焰山下,叫開寨門,見到程越虎等人。他說明來意,又說起全家被斬的慘狀,眾人聽了,無不義憤填膺。程越虎道:“薛剛兄弟,你來得正好!我等正欲舉事,推翻武周,恢複李唐,隻是缺少一個領頭的。你乃將門之後,又有血海深仇,正好做我等的盟主!”
眾人紛紛附和,當即推舉薛剛為盟主,在九焰山豎起“反周複唐”的大旗。一時間,四方英雄豪傑聞風而至,九焰山的勢力越來越大。
薛剛雖然勇猛,但缺乏謀略,便有人向他推薦一個人——徐茂公的孫子徐策。這徐策足智多謀,堪比當年的徐茂公,如今隱居在臥龍山。薛剛當即帶領眾人,前往臥龍山請徐策出山。
見到徐策後,薛剛納頭便拜:“徐先生,我薛剛家破人亡,如今聚義九焰山,欲推翻武周,為全家報仇,為天下除害。但我才疏學淺,望先生出山相助,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