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_中國野史大甩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中國野史大甩賣 > 第9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

第9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1 / 1)

公元989年,江蘇徐州,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的父親範墉是個小官,給孩子取名範仲淹。誰也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後會成為北宋最耀眼的政治明星和文學巨匠。

但命運似乎一開始就跟範仲淹過不去。兩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謝氏帶著他改嫁山東長山的朱文翰。從此,他改名朱說,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繼父家雖說不愁吃穿,但年幼的範仲淹總覺得自己像個外人。有一次,他勸兩位哥哥不要鋪張浪費,卻被哥哥嘲諷道:“你一個外姓人,有什麼資格管我們朱家的事?”

這句話像一把刀,刺痛了範仲淹的心。他毅然辭彆母親,踏上了求學之路。他來到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開始了“斷齏畫粥”的苦讀生涯。每天煮一鍋粥,冷卻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就著鹹菜下肚。冬天讀書犯困,就用冷水洗臉提神。這種日子,換作常人早就崩潰了,可範仲淹卻甘之如飴,還在心裡默默立下誓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6歲的範仲淹終於熬出頭,考中進士。他迫不及待地把母親接到身邊奉養,並正式恢複範姓,改名仲淹。從此,江湖上少了個默默無聞的朱說,多了個名震天下的範仲淹。

範仲淹的官場生涯,從廣德軍司理參軍開始。這個九品芝麻官,負責審理案件。他辦事認真,剛正不阿,為了一樁冤案,甚至敢跟上級拍桌子。有一次,他發現一個囚犯被屈打成招,硬是頂著壓力重審,最終還了人家清白。

金子總會發光。天禧五年1021年),範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泰州靠近黃海,海潮經常泛濫,百姓苦不堪言。範仲淹實地考察後,向知州張綸提出修築海堤的建議。張綸也是個辦實事的人,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征調四萬多民夫,曆時三年,終於修成了一條長百裡的扞海堰。這條堰後來被百姓稱為“範公堤”,至今仍在造福一方。

此後,範仲淹的仕途開始走上坡路。他先後擔任集慶軍節度推官、秘閣校理等職,逐漸進入中央視野。明道二年1033年),太後劉娥病逝,仁宗親政,召範仲淹回京任右司諫。這可是個得罪人的差事,但範仲淹不怕,他一上任就火力全開。

當時江淮地區鬨災荒,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卻反應遲緩。範仲淹直接質問仁宗:“如果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如何?”仁宗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好派他去賑災。範仲淹到了災區,開倉放糧,還把災民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警示王公貴族不要奢侈浪費。這波操作,讓他在民間贏得了“範青天”的美譽。

正當範仲淹在朝堂上風生水起時,西北邊境傳來戰報:西夏李元昊稱帝,率軍進犯延州今陝西延安)。宋軍連吃敗仗,朝野震動。仁宗緊急召見範仲淹,任命他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前往西北抗敵。

文人帶兵,這在北宋並不少見,但真正能打的卻沒幾個。範仲淹心裡清楚,自己不能當“紙上談兵”的趙括。他一到西北,就換上戎裝,深入前線考察地形,製定了“屯田久守”的策略。他還親自訓練士兵,改進武器裝備,把原本鬆散的宋軍打造成一支鐵軍。

有一次,西夏軍進攻大順城,範仲淹派狄青率輕騎夜襲敵營。狄青麵戴銅麵具,如神兵天降,西夏軍被打得丟盔棄甲。範仲淹聽說後,拍案叫絕:“狄青這小子,真是一員虎將!”他立刻提拔狄青,還送他一本《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後來成為一代名將,與範仲淹的栽培密不可分。

範仲淹不僅會打仗,還很有外交手腕。他給李元昊寫了一封勸降信,言辭懇切:“大王如果真的憐惜百姓,就向朝廷謝罪,恢複王爵之位。否則,戰爭曠日持久,對誰都沒好處。”李元昊雖然沒投降,但對範仲淹的才華也不得不佩服,稱他為“小範老子”,說“今小範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

在範仲淹的努力下,西北局勢逐漸穩定。慶曆和議達成後,他被召回京城,升任樞密副使,後又拜參知政事,成為宰相級彆的高官。

回到京城的範仲淹,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仁宗對他寄予厚望,讓他主持新政。範仲淹也不含糊,很快拿出了《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等十大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直指北宋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堪稱一劑猛藥。

但改革從來不是請客吃飯。範仲淹的新政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保守派立刻跳出來反對。宰相呂夷簡冷笑道:“範仲淹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實則是想結黨營私。”夏竦更是偽造書信,誣陷範仲淹勾結契丹。

朝堂上,改革派與保守派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範仲淹據理力爭:“祖宗之法固然好,但時移世易,若不知變通,便是刻舟求劍。”歐陽修也力挺:“商鞅變法雖遭車裂,但秦國終成霸業。如今我朝積弊更深,不變革隻有死路一條!”

仁宗一開始還支持範仲淹,但架不住保守派天天在耳邊吹風。慶曆五年1045年),範仲淹被迫自請外放,新政宣告失敗。這場改革雖然隻持續了一年多,卻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奠定了基礎。

被貶後的範仲淹,並沒有一蹶不振。他先後在鄧州、杭州等地任職,每到一處,都造福一方百姓。

在鄧州,他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當時好友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他作記。範仲淹其實沒去過嶽陽樓,但他根據滕子京寄來的《洞庭晚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下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壯麗景象。更絕的是,他借景抒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讓這篇文章超越了普通遊記,成為千古絕唱。

在杭州,他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饑荒。範仲淹沒有開倉放糧,而是搞起了“饑餓營銷”。他鼓勵百姓舉辦龍舟賽,自己帶頭參與;又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和官衙。有人罵他勞民傷財,他卻笑道:“我這是用富人的錢,救濟窮人。龍舟賽讓百姓有了收入,修工程讓民工有了飯吃,這叫以工代賑。”果然,杭州很快度過了饑荒,百姓對他讚不絕口。

皇佑四年1052年),範仲淹接到調任潁州的命令。此時他已身患重病,但仍堅持赴任。走到徐州時,他再也走不動了。五月二十日,這位64歲的老人在徐州病逝。

範仲淹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從寒門子弟逆襲成一代名臣,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邊疆,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後世無數仁人誌士的座右銘。

範仲淹死後,仁宗悲痛不已,追贈他為兵部尚書,諡號“文正”。“文正”是古代文臣的最高諡號,範仲淹當之無愧。他的靈柩運往洛陽安葬時,沿途百姓自發為他送行,哭聲震天。就連他的政敵呂夷簡,也感歎道:“範公真乃天下第一忠臣也!”

範仲淹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了人間。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北宋的天空,也照亮了後世無數人的心靈。正如他在《嶽陽樓記》中寫的那樣:“微斯人,吾誰與歸?”在曆史的長河中,範仲淹永遠是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臣。


最新小说: 忠訴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 恐怖直播:噓,有人在看你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藍星劍皇 大唐:上任京州尹,皇帝求我貪贓枉法? 穿到大秦當神醫,建立千年世家 山花寂寥 在生存遊戲裡總被誤認為是NPC 重生妲己:開局斬了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