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農活可不僅需要體力,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和耐心。
華夏上下五千年,正是因為勞動人民在不斷的實踐中思考改進,方才誕生出了各種機械和技術。
相比於割麥子的勞累,脫粒和晾曬工作更為繁瑣和細致。
糧站收公糧的時候,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隻要達標了,你交出來的糧食才算數。
村民們將麥子割完之後,就照例去了打麥場,畢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挨著那條水泥路,想要脫粒,他們就隻能去打麥場。
可拉到打麥場才發現,今時不同以往,脫粒需要牲口拉著石碾碾壓才行啊,可他們沒有牲口,這可咋辦?
“哎,我覺得還是生產隊的時候好,起碼脫粒不麻煩!”
“現在家庭承包,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咯。”
“誰說不是呢,該交的公糧少不了。”
沒有牲口的村民們,無奈的感歎。
當然,他們也知道誰家有牲口,趁著麥子還沒有曬乾,就紛紛朝著魏大山家的方向走來。
此時魏大山的家門口,十分熱鬨,而魏大山則是拉著駱駝來福往前走,駱駝身後又拉著圓柱體的石碾,隨著駱駝往前走,石碾就會跟著在地上轉動,而那麥穗中的麥子,也會隨著碾壓脫離出來。
如今的魏大山,因為收麥比較早,不僅將自家三畝地收完,就連大哥家的麥子,也全都拉了回來。
不過兩家的麥子數量太多,院門口根本放不下,好在去年冬天的時候,魏大山買了不少塑料布,索性就鋪展在兩個院子裡,然後將麥子全都堆到上麵。
兄弟二人一合計,決定先把魏大山的這些麥子搞好,等全都脫粒了,再把院子裡那些曬乾的麥子拿出來繼續碾壓。
此時,魏大山負責舊院子門口的,而魏大根則是拉著伊犁馬,去了新院門口,負責將那邊的麥子脫粒。
魏大山拉著駱駝稍微轉悠了兩圈,就懶得動了,索性放開韁繩,讓駱駝自己走動。
這一幕,看得圍觀的村民們,一陣嘖嘖稱奇。
“這駱駝真聽話!”
“有牲口就是好,現在這個時候是真的頂事!”
“羨慕啊,魏大山家這麼多牲口,真方便!”
當然,此時駱駝碾壓的,可不隻是魏大山家的麥子,還有秀芹和娟子家的,反正碾一片是碾,碾兩片也是碾,沒什麼區彆。
而作為回報,秀芹和娟子也從村外割了不少駱駝草和芨芨草回來,投喂給駱駝兩口子。
如今的小駱駝也能自力更生了,駱駝來福乾累了,來喜就會走過來接替上,夫妻倆那叫一個勤奮。
眼看著地上多了不少麥粒,李晴和林秀梅本來想上前將其掃起來的,但不等二人起身,秀芹和娟子,已經一人拿著叉子,一人拿著笤帚,開始乾活了。
先將那些脫粒的麥秸稈,用叉子和耙子聚攏到一旁,而空出來的這些麥粒,娟子就會用笤帚將其掃在一起,再用鐵簸萁,將其裝到尿素袋子裡。
魏大山稍微休息了一下,也連忙過來一起乾活。
心中不由無奈一歎,這麼多村民都想借用自家的牲口,卻沒有幾個願意過來幫忙的,還是秀芹和娟子人比較實在。知道不能白使喚自家的牲口。
眼看著家門口人越聚越多,魏大山直接開口,
“想要用牲口的,可以過來登記,一天一塊錢,而且必須保證我家駱駝和馬不能受傷!”
“當然,不想花錢的,也可以用麥子跟我們換,十斤麥子一天!”
本來都是鄉裡鄉親的,魏大山打算給村民們免費使用呢。
但看著眼前這個場景,魏大山索性來了個收費使用。
有時候人心就是如此。
你越是免費,人們越不會當回事,而且還會覺得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