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算我家一個,我家要三車牛糞!”
“給我也登記一下,我家要五車牛糞!”
隨著魏大山話音落下,村委會院子裡,頓時傳來此起彼伏的聲音。
紅柳村地多人少,平均到每家分的田地都不少,光靠著一車牛糞根本不夠。
開春的時候,一家也就要一輛車牛糞,不是他們不想要更多,而是買不起,畢竟一車牛糞就要十塊錢呢!
可現在不同了。
既然十車玉米秸稈就能換一車牛糞,每家最少都有四五畝地的玉米,完全可以換取更多的牛糞嘛,實在不夠的話,再用錢來買也不遲。
而且,今年村民們也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一把分田的快樂。
交夠公家了,給了集體的,剩下的糧食全都是自己的。
如果多撒點牛糞,土地肥力就更加充足,明年就能生長出更多的糧食,那他們的日子也會好過很多啊。
麵對這麼好的事情,誰想錯過呢!
“彆急,彆急,一個個來哈!”
麵對熱情的村民,魏大山也是無奈一笑,當即就從村委會的桌子上找來了紙筆,現場登記起來。
光是紅柳村這麼點人,算下來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難以想象,若是過幾天去其他村子收玉米杆子,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其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每年秋收之後,很多人都會把玉米杆子拉到山裡麵賣給養牛養羊的牧民,這種事持續了很長時間。
直到後來飼料的流行,再加上貨幣貶值,這檔子生意方才逐漸消失。
畢竟,來回折騰一趟,賺的錢還不夠油錢的,也就沒有人願意乾這活了。
足足在村委會登記了一個小時,人群方才逐漸散去。
而接下來的幾天,紅柳村也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收秋行動。
這個時候沒有玉米收割機,不像後世,隨著機器在地裡轉悠一圈,不到十分鐘,一兩畝玉米地就全都收割完了,而且你若是不想存儲的話,當場就可以把玉米賣掉,非常省事。
但此時可沒有那麼方便,麵對這麼多的玉米地,魏大山也隻能和大哥魏大根一個一個的掰了。
魏勇和魏蓉剛剛上學不久,但遇到了農忙,學校也沒工夫開學了,索性就讓孩子們回家幫忙務農。
但兄妹倆的個頭太小,根本夠不上玉米棒子。
彆說魏勇和魏蓉了,就是魏大山和魏大根,都得抬起手來,才能夠得著玉米棒子。
跟南方的玉米不同,北方的玉米一般都長得比較高,一根玉米秸稈能長到兩米多高,而且玉米棒子也比南方的又大又粗,產量十分驚人。
魏大山索性就把鐮刀遞給了魏勇,讓他先把玉米杆子割倒放在地上,而魏蓉就可以直接緊隨其後,蹲在地上掰玉米棒子了。
收玉米是最為繁重的農忙活動之一。
不僅需要把玉米棒子從上麵掰下來扒了皮,還需要將玉米杆子割倒在地,這才剛剛開始,等你地裡的玉米都搞完之後,還需要拉著小推車進來,將聚集在地上的玉米棒子,一個個扔到車上,然後一路拉回去,又得將車上的玉米,全都放在提前紮好的籠子裡麵。
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消耗巨大的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