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魏大根猜的沒錯,魏大山確實有靠著賣營養包賺錢的打算。
雖說在接下來的幾年,尤其是再過兩年市場徹底放開管束之後,這黑木耳的價格還會暴漲,但光指望種植木耳賺錢,魏大山是不滿足的。
物以稀為貴,一旦種植的多了,就不值錢了。
隨著自家溫室賺錢的消息傳的越來越遠,以後跟風種木耳的人也會越來越多,這種事魏大山阻擋不了。
菌絲培植這種技術活,魏大山乾不來。
但營養包,魏大山確實是在考慮。
一旦蓋大棚種木耳的人越來越多,對於營養包的需求量也會增加,而且營養包這玩意兒,也不是誰就能隨隨便便搞出來的,即便搞出來,能不能種出頂級的木耳也是兩碼事。
而這對於魏大山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商機。
畢竟,魏大山的營養包,可是能培植出一級貨的,隻要種出來的木耳能更加賺錢,自然不缺買家。
“大山,給你個這玩意兒!”
臨近傍晚的時候,養雞場外傳來了一陣拖拉機的聲音。
卻是李孝武帶著人,拉著兩車紅磚過來了。
既然李孝武都離職單乾了,這修建大棚的事情,魏大山委托給了李孝武。不僅魏家的大棚,就是以後紅柳村的村民要修建大棚,魏大山也都會給李孝武介紹。
有錢大家一起賺嘛。
“嘿,剝玉米粒的?”
看到李孝武從車上搬運下來的鐵疙瘩,魏大山也不由得神色一驚。
這鐵疙瘩不是彆的,正是這個年代特有的手搖玉米脫粒機,隻需要把玉米棒子放到上麵那個口子裡麵,然後一手往下按著,一手不斷搖晃手柄,就可以輕鬆的將玉米完成脫粒。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哪怕是接下來的二十年,整個農村地區,也沒有幾家有這玩意兒的。
基本都是一家的機器輪流轉,效率十分低,而大部分人家,都是用螺絲刀先在玉米棒子上劃出來一道口子,然後靠著兩三個玉米棒子相互摩擦,方才能完成脫粒。
而且,為了好脫粒,一般都得先把玉米棒子曬乾。
若是有這手搖玉米脫粒機的話,即便不用曬乾,也能輕鬆完成!
不過,李孝武手中的這個脫粒機,貌似跟自己見過的不太一樣啊。
“孝武哥,你哪裡搞得這玩意兒?”
魏大山連忙笑著迎了上去。
“這個啊,我自己琢磨出來的。”
李孝武道,
“我們那邊的鐵廠裡麵正好有一些零部件和家夥是,我就自己動手造了兩個,給你一個!”
李孝武在部隊的時候,就經常乾一些維修的活,時間長了,多少也積累了不少手藝。這點活可難不倒他。
“厲害!”
魏大山頓時恍然,難怪模樣跟標準的脫粒機不太一樣,原來是李孝武自己製造出來的。
魏大山當即就從玉米籠子裡取下來兩根玉米,塞進去試了試。
眨眼的功夫,兩根玉米棒子就完成了質壁分離,地上全都是玉米粒,伴隨著的,還有掉下來的玉米芯!
李孝武的這款脫粒機,雖然模樣有偏差,但功能一點沒減弱啊。
有了這玩意兒,不論是交公糧,還是以後想吃玉米麵,都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