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大山的記憶中,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農村的溫室大棚,在冬天也是這麼處理的。
白天的時候,因為有太陽曬著,大棚裡麵可以保持足夠的溫度,可一旦太陽落山,就得用棉被把塑料布的一麵全部遮蓋住,當然,再後來有了更保溫的材料,就用不著這個了。
而現在的魏大山,也隻能搜集這些材料,來改進自家的大棚了。
“棉被?咱們家這麼多大棚,得多少棉被啊。大山,這樣一來,得花不少錢呢。用過的爛棉被行不行?”
見魏大山說的頭頭是道,魏大根忍不住提出意見。
若是換做以前,他肯定覺得魏大山是瞎折騰白花錢,可現在不一樣了,魏大山真的種出了能吃的蔬菜,他們家的生活水平都跟著提升了不少。
何況,現在連城裡電視台的記者都過來采訪了,弟弟想繼續研究改進,他這個當大哥的,必須支持啊。
隻是,這年月,人們連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布料都舍不得換,更彆提棉被了,基本都是一床被子蓋一被子……
也隻有結婚的時候,才做新被子。
這樣的情況下,讓他上哪去找棉被去?
“當然可以!”
魏大山笑著道,
“你先在村裡麵問問誰家有不用的舊棉被,能收多少是多少。我明天去城裡,也去棉紡廠打聽打聽。”
普通人家可能難搜集棉被,但棉紡廠絕對不缺這玩意兒。
嶄新的棉被魏大山也不要,但若是能得到一些壓倉底的,或者從棉紡廠職工手裡搜集一些舊棉被,應該問題不大。
“行,你說咋整就咋整!”
見魏大山都有了辦法,魏大根也不再多說。
當即,兄弟二人直接就近取材,用鐵鍬挖了不少附近的土壤。
如今已經十二月份,地裡的土凍得跟鐵塊似得,好在魏大山有無堅不摧,將其附在鎬頭上先朝著地麵砸幾下,等把土鬆了之後,再用鐵鍬挖,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收集好了土壤,魏大山和魏大根,又從養雞場裡,將夏天積累的麥秸稈拿了一些過來,混合在土壤裡麵,倒點水攪拌在一起。
這種活看著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不是一般的消耗體力,尤其現在還是冬天,而且一個大棚麵積不小,想要增建一堵差不多一米厚的牆,工程量可不小。
兄弟倆忙活了一下午,眼看著天都黑了,也才抹了四分之一的工程。
不過魏大山也不急,反正棉被還沒有準備好,他們有的是時間。
第二天一早。
魏大山趁著沒人注意,從詞條空間裡拿出了二十三條魚,將其全都裝到袋子裡之後,就驅趕著馬車,朝著縣城走去。
為了不讓人懷疑,他都故意慢了半小時,跟同樣進城的林秀峰錯開。
等來到集市上的時候,發現劉鐵根的攤子前,確實沒什麼人。
現在可是城裡人上班的點,看來劉鐵根的生意確實不好做啊。
“大山兄弟,你來啦!”
劉鐵根正無聊呢,看到魏大山,頓時笑著打招呼。
“嗯,給你搞了一些鯽魚和五道黑,還有幾條鯉魚,你今天先試試看。”
魏大山笑著應和一聲,就從車上將魚一股腦兒拿了下來,放在了劉鐵根的麵前。
劉鐵根打開清點一番。
發現竟然有十條鯽魚,八條五道黑,兩條鯉魚,還有三條鰱魚。
“不對啊,怎麼還多了三條?”
劉鐵根詫異的看向魏大山。
“無所謂。”
魏大山笑了笑,
“既然開張做生意,自然要保證手藝。多出來的三條,是給你練手的,你先試試味道和口感,才好意思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