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菜籃子工程真的提前普及,那對於普羅大眾,以及自己今後的生活,絕對有質的提升啊!
與此同時。
伊城,機關大院內。
張瑜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電視,當她看到自己的采訪節目出現時,就激動的看向一旁的國字臉。
“爹,你覺得這個菜籃子工程怎麼樣?”
坐在一旁的張國梁卻不答反問,
“小瑜,這個男人,就是你口中的那個魏大山?”
張瑜不假思索道,
“當然!爹,你可彆看他是個農民,但他說出的這些話,我覺得很有意義。他很不一般!”
張國梁深有同感,
“這個年輕小夥子,確實不一般,前途不可限量啊!”
心中同樣也是震驚無比。
之前女兒回來跟自己說了在紅柳村的所見所聞,張國梁原本還以為是誇大其詞,可沒想到,女兒采訪的內容,真的出現在了電視上。
魏大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竟然在冬天的大棚裡麵,種植出了新鮮的蔬菜!
在北疆生活了幾十年,他太知道,新鮮蔬菜對於冬天百姓們的重要性了。
雖說眼下的大棚內,還需要燒炭來保持溫度,但如果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旦這些大棚得到普及,那他們北疆老百姓的生活,將向前邁出一大步!
這個魏大山,不僅能種出蔬菜,還能有這樣的想法,確實了不得!
看來,明天還真得好好開個會了!
與此同時。
北疆伊城,不少農業方麵的專家,看到這則報道之後,也全都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這個年代,北疆還是有不少農業林業方麵的專家的,有的負責研究沙漠防風固沙,有的負責樹林培育種植研究,有的則是研究水果蔬菜還有莊稼,項目眾多,而這些專家,和後世的那些公知可不同,都是有真才實學,而且比較腳踏實地。
比如對我們西瓜普及起到關鍵作用的西瓜奶奶吳明珠,此時正在番市那邊當地委委員,再過兩年,震驚世人的‘早佳8424’號西瓜,被成功培育出來。因為該品種甜脆多汁,開始在國內迅速普及。從此之後,我國在西瓜方麵的研究,也越來越成熟。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帶科研人員的努力,後世的老百姓,才能在夏天吃到又甜又脆的西瓜,不然的話,炎炎夏日,都少了很多樂趣。
“隻要有足夠的水分、溫度還有營養,種植出黃瓜西紅柿並不難。但實際上,想要維持這樣的標準,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不說其他,光是大棚內一個冬天所需的煤炭成本,這些蔬菜都不一定能回本啊。這個技術難關不突破,這個大棚種植,就沒有意義!”
某位農業專家看著電視機良久,方才無奈的歎息一聲。
以現有的條件,解決這樣的問題,不是一般的難啊。
“如何在不燒煤炭的前提下,保持塑料大棚內的溫度,這……確實是個難題!”
某位生物專家看到這則報道,同樣也是眉頭緊鎖。
但他想了很久很久,也沒有理出來個思路。
民以食為天。
在這個年代,誰都知道,若是在糧食蔬菜方麵能有所突破,對於大江南北的老百姓,都有巨大的意義。
隻是,這方麵得講科學,得求真務實,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動,就能解決的事情。
顯然,張瑜采訪魏大山的這段新聞,接下來怕是要在整個北疆,甚至整個北方的專業圈內,引起不小的轟動了。
喜歡狩獵北疆,趕山發現和田玉請大家收藏:()狩獵北疆,趕山發現和田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