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魏愛卿,你來回答朕,是孔夫子說錯了,還是你們理解錯了,也或者是朕理解錯了!”
“這這這……”
魏征很想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對的。
可李承乾的做法,卻是完全違背的。
不但要搞人人如龍,現在又是掃盲,又是報紙的,這明顯是在按照他的理解執行。
偏偏按照他的理解執行之下,百姓並沒有動亂,甚至隱約之間,民心穩穩的提升著。
原本曆朝曆代,執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偏偏全都破滅了。
不說彆的,隻單純從民生生活這方麵,就差了現在不知多少。
兵鋒之利,甚至讓四方沒有對手。
事實可以證明,如果孔夫子真稱得上聖人,那李承乾的理解才是對的。
要不然的話,為何按照李承乾的理解,反倒讓世道變好了?
房玄齡站出來道:“陛下的意思是,要重現百家,百家爭鳴?”
李承乾微微搖頭道:“百家爭鳴可不是什麼好詞,那個時候的百家,根本就不聽皇權的,甚至有和皇權直接作對的!
朕要的是開民智,讓百姓對任何事情,都有追逐真相的想法。
而不是人雲亦雲,彆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一部掄語,朕會傳遍天下,誰也彆想阻擋。
朕隻是想讓天下人知道,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也沒有什麼聖人言。
聖人也是人,聖人言究竟是什麼意思,也不過是根據後人的想法來。
在之前的時代,執行的是愚民的政策,因此爾等從小學的論語,自然是極好的。
可是,要想開民智,就不能隻受到一部論語的啟蒙。
或者說,原本的論語隻算半步,加上現在諸位愛卿手中的半部,才算是一部完整的論語!
就好像道教的太極,陰陽兩麵不可或缺。
就如沒有壞人的話,如何體現出好人?
沒有好人的話,爾等也無法再高高在上。
因為爾等也同樣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被捅了刀子一樣要死。
朕希望百姓都有自己的想法,讀書人也有自己的想法,讓大唐百花齊放。
一件穿著,為何有那麼多讀書人在那裡誇誇其談,各種批判?
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被原本的論語禁錮了!
這種禁錮,你房玄齡知道有多可怕嗎?”
“願聞其詳!”房玄齡滿臉嚴肅道。
“比如從古至今,雷劈惡人的傳說一直不斷,可現在事實證明了什麼?
事實證明,風雨雷電它都是一種力量,是自然在運轉的同時,某些因素湊齊之後,形成的一股力量。
這種力量,甚至能被人為掌控!
若是一直都隻有雷劈惡人一種傳說,人們不去追求真相,凡是被雷劈的必然是惡人,凡是皇宮被雷劈的一定是昏君在位,那這個世上,要出現多少冤魂?
朕給你講,也給百官講,這還隻是小事。
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儒家就成了天下教化的根源。
孔家的後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釋義論語,那往後的儒家或者孔家後人,是不是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意的更改論語的釋義?
到那種時候,是不是儒家說什麼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