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儉的介紹下,彆說吐蕃人了,陪同的官員都感覺自己見識到了,居然還有那麼多種紙。
比如說帶香味的,帶花紋的,用來洗臉的,用來做包裝的,用來做袋子的,甚至萬用的。
單單一個紙,居然會有那麼多用途。
唐儉還加了一句:“其實,關於紙這方麵,陛下有一次來視察,說過一句很真實的話。
他說,當紙張成為廉價的商品,百姓都能夠隨便買賣使用的時候。
紙張的用途,是無儘的。
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具體怎麼用,全看百姓自己。”
“貴國陛下高瞻遠矚,佩服佩服!
隻是,以此地的產量,如何供應大唐國境?”鬆讚乾布問。
“不,讚普你搞錯了!
工部將作監這裡,隻負責研發,不負責買賣。
就以這紙張而言,研發出一種紙張,就會把技術賣出去,收回一定的費用再研究其他。
同時,買到技術的商家,他每年生產出來的紙張,賣出去之後,也得分出一部分利潤,用來補償給發明的工匠,或者發明的工匠小組。
這個費用,陛下稱之為專利費,為期二十年。
如此一來,既激發了工匠的發明熱情,又讓他們全家過上富裕的生活,讓他們能更熱愛去研究和發明。
總體而言,現在工部已經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撥款了。
如果有所結餘的話,反而還需要上交國庫。”
鬆讚乾布等人無語,祿東讚瞳孔緊縮。
如此模式之下,大唐各方麵的技術,隻怕會如那浪潮一般,一浪接著一浪,無有窮儘。
鬆讚乾布也是一個明白人,要不然他不會打大唐技術的主意,他萬分明白技術的重要。
大唐隻是一個造紙,就甩他吐蕃十條街。
雖然唐儉沒有說之前那些紙張的價格,但顯然價格已經降低了很多。
要不然的話,不可能說要鋪遍整個大唐,不可能說要大唐百姓都買得起。
“敢問貴國,這紙張如此便宜也就罷了,可百姓買些紙張也無用啊!
我是說,紙張的本質是傳承文脈的載體。
這讀書,書籍昂貴,也不是單純紙張方麵的問題。
何況,沒有人教導的話,識字都比較困難吧?”
鴻臚寺卿搶著介紹道:“這一點讚普也說錯了,關於書籍的印刷,就好像那報紙一樣,每一期都不一樣,但我們一樣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印刷很多,就是因為我們有這方麵的新技術。
同時,陛下已經開啟掃盲教育,發明了一套新的識字體係以及文字體係。
在這一套新的識字體係之下,識字的效率要快十倍百倍,甚至如果單純隻是識字,根本不需要夫子教導,隻要先學好體係的基本組成!”
這位新的鴻臚寺卿說得很保守,頗有種生怕透露秘密的感覺。
但是唐儉不怕,他有專門私下請示過。
按照李承乾的話說,萬事無不可對人言。
隻因為李承乾清楚,輕易能夠看懂的東西,也輕易能被研究出來,差的不過是一個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