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不太清楚!
但是,大概的數據還是知道的。
吐蕃統一之前,大概是十幾個比較大的部落,四五十個小的部落。
這些部落,各有各的傳統和習俗,至少有些區彆。
而吐蕃的主要部落加起來,大概是四五百萬人口。
所有部落加起來,就算沒有一千萬也差不多。
如果不算我大唐最近幾年出生的新生兒,吐蕃的人口跟我大唐相差不大。
如此龐大的人口,你說遷徙就遷徙嗎?
更何況,我大唐的本土人口就算龐大,可不管南方北方,總歸本質是種地。
但是吐蕃的人口,多數是介於放牧和種地之間。
並且,跟高句麗不同的是,他們生存的地域極高。
若是把他們分到腳下這片中原大地,可能十個之中會死兩三個。
若是分到南方那邊,各種意外狀況加起來,估計得死一半以上,還可能對大唐的百姓造成傷害。
你認為,你這個建議有意義嗎?”
魏征默然,發現自己又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他把這個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地理環境,生存模式,全都不一樣,還有堪比大唐的人口,這怎麼搞?
百官們聽到李承乾說的數據,原本想要開口的人,默默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這簡直相當於,兩個同樣大小的國家融合,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至於能不能打過吐蕃,現在百官都不懷疑。
其實,李承乾把這個事情提出來,的確是想聽聽百官的意見。
不是說三個臭皮匠也頂個諸葛亮嘛,三人行必有我師!
後世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什麼都照搬。
因為政治格局不同,想要達成的目標也不一樣。
多民族政策肯定要實行,這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果。
但一國兩製絕不可行,也沒那個必要。
沉默了好一會兒,房玄齡說道:“陛下,您是想要兵不刃血的收下整個吐蕃,把他們即刻利用起來。
然後,通過自由通婚,自由移民等手段,實現民族融合。
再通過文化,讓他們融入華夏中來。
就算百年後,他們還叫吐蕃,還是以現在的方式生活。
但他們同樣也承認,自己是華夏人,臣說的可有錯?”
“不錯不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難以避免的,我大唐要做到的是求同存異。
就像之前我大唐的百姓,不願意前往南方,這就是水土不服和對未知的恐懼造成的。
吐蕃如此多的人口,若是用殺戮的方式去解決,除非全部屠殺乾淨,否則仇恨可以延續百年,實在沒那個必要,也是得不償失!
隻要我大唐足夠強大,最多百年時間,就可以讓他們徹底融入華夏文明。
到那個時候,他們隻是華夏文明之中的一族而已。
文明的傳承,一些東西不可留,這是毫無疑問。
但一些東西應該保留,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尊重一些傳統,就是尊重祖先,文脈本該百花齊放。”
喜歡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