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卿,你現在明白,文化部的職責了嗎?”李承乾問。
“陛下,文化部的職責,應該是傳承並發揚傳統文化吧……”
徐惠不太自信,但她能想到的也就這樣。
“不止如此,還得學會讓其他文化本土化!
比如說佛門,起源於天竺,但本土的佛門又不同於天竺,不管從教義上來說,還是從一些傳說,以及經文。
把彆家的文化,更改並融入華夏的文化,做到雅俗共賞的同時,還得具備傳承的意義。
這個,才是文化部的根。
就如同華夏文明,最開始隻是黃河流域的小部落,可隨著曆朝曆代的兼並融合。
在這一片比原本大了千百倍的土地上,雖然習俗各有不同,土話各有不同,民族各有不同。
但用著同樣的文字,有著共同的祖先。
嚴格來說,這就是文化部的功勞。
隻是在這之前,大家並沒有這個明確的概念,但現在有了!”
徐惠恍然,百官恍然。
徐惠激動起來,原來文化部的工作如此的重要。
原來,這才是文化部的根,這才是文化部的必要性。
百官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李承乾會分開禮部,成立一個文化部,為什麼寧願提拔三教九流。
隻因為,他們傳承著多種多樣的文化。
雖然說,有些文化他們看不上,覺得太過於低端,屬於是市井之輩,流於俗套的一些小玩意兒。
可是,從傳承華夏文化這個角度說,哪怕是再怎麼俗套的東西,它也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是值得留給子孫後代的。
這是文治的一部分,是為千秋萬代計,這就是繼先賢之絕學。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先賢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番話,是朕說出來的,雖然一直未解其意,但一直在往這條路上走。
為天地立心,就是疏通河道,植樹造林,甚至移山填海,讓天地為我所用,以人心代天心,無論任何自然災害,遲早都會克服。
直到有一天,讓天下雨天就得下雨,讓天晴朗天就得晴朗。
你們可以認為朕是在說大話,在說空話。
但朕想說事在人為,朕就要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一個穩定的循環。
人為萬物之靈,了解自然,操縱自然,實現自然的可循環性。
狼吃羊,羊吃草,他們的排泄物,又讓草木重新生長,這是自然之理。
一方減少,另一方自然跟著減少。
總有那麼一些意外,會導致這種平衡被打破。
此時,就需要人為乾預。
這就是,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是要給大唐子民,安身立命的能力,讓他們能夠代代傳承,繁衍生息。
朕一直認為,民強則國富,非民弱則國富,也非民愚則國富。
藏富於民,將是大唐未來之基本國策。
哪裡貧窮,就改造哪裡。
一切變法,都為民富而努力。
為先賢繼絕學,朕正在做。
而為萬世開太平,則是以上這三者的成果!”
徐慧是第一次聽到這番話,甚至因為消息的流傳不便,她是第一次聽到這四句話。
此刻,她雙眼崇拜的望著李承乾。
隻有真正站在這朝堂上,她才明白,李承乾究竟有多麼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