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想著想著,就想到了杜如晦。
兩個門神齊全了,那這房謀杜斷,也該齊全才對。
房謀杜斷,既然杜如晦擅長決斷。
那就意味著,他一定有一顆理工腦袋。
他有一顆理工腦袋,算學方麵就差不了。
在曆史上來說,杜荷到死都沒有背叛他。
這一世,也從來沒有提過要複活他的父親。
是不想不願嗎?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他卻從來沒有提過,連旁敲側擊都沒有,隻是吩咐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基於這種種原因,李承乾就把杜如晦給複活了,讓他來擔任這個財政部長。
果然,儘管他已經死去十五年以上,可複活歸來之後,他還是很快就跟上了進度。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某碗飯的。
彆人十倍的努力,都趕不上他們隨便一眼。
杜如晦還兼職著民政部部長,相當於兩個部門一把抓。
當初,某些人不想要這兩個位置。
現在,李承乾還不想把這兩個位置給出去了。
這兩個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陛下,去歲人口統計,戶籍登記在冊人口五千一百四十二萬餘,一千七百三十五萬餘戶。
同比去年,增長幅度並不明顯。
這是因為,有大部分的老年人口,正大量去世。”
李承乾對這些數據心知肚明,畢竟他會先看奏疏,以及詳細的報告。
為了加速處理朝政,無形之中,李承乾已經改變了很多小事。
比如說,把數據表格化,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一目了然。
在乾元四年的時候,加上新合並過來的,大唐人口差不多四千萬,接近一千萬戶。
不過這其中,有那麼一部分算是叫做戰犯,他們一直在南方開荒,死亡的比較多。
所以在乾元五年的時候,除了戶數有變化,伴隨著大量老人或者戰犯的死亡,人口變化幅度不大。
到了乾元六年,也不過是增加了千萬人口。
隨著大唐百姓生活漸漸變好,每家每戶都在努力的生。
自古以來,戰亂的時間太長久了,人人對傳宗接代的執念,是不可想象的。
這幾年日子越過越好,人人都著急著把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
隻要能生得出來的,家家戶戶都在生,這個數據變化已經算比較小了。
要想真正的大幅度變化,估計還得等十年左右,等最近幾年出生的孩子長大。
五千萬人口,已經接近自古以來盛世的巔峰人口了。
前隋時代,最高登記在冊人口也就六千萬左右。
再有個一兩年,大唐人口就追上去了。
聽到這個數據,百官心中也有些成就感。
雖然平時跟李承乾各種不對付,暗地裡總想搞點事情,不想吃啞巴虧。
但麵對整個大唐整體的提升,沒有官員不感覺驕傲。
“糧食產量呢?”李承乾捧哏了一下。
“目前,五穀產量,得益於科學院諸位農業科學家的努力,雖然不說加倍提升,但也多有增長。
截止到目前為止,各地糧倉,基本是滿的狀態。
由於陛下的政策,糧倉一直有換新的五穀囤積,並且可以用錢抵糧。
最近幾年,大唐各地也沒有大災大難。